“开空调,开空调,热死了!”孩子一进家门就嚷嚷着。
“你啊,要是我们家没有空调怎么办?”妈妈嗔怪道。
“怎么可能,空调、西瓜和WIFI,这夏日三件套,少一件都不得了。”
看着孩子言之凿凿的样子,当妈的也就只能一笑置之。
确实如孩子所言,现在的盛夏,似乎已经离不开空调了。倒退十年,空调的使用时间还可以限制在夜晚,而现在,许多的白日时间也再不能离开空调的陪伴。
不久前,偶然得知这个小城在盛夏来临之前,开放了四个防空洞作为市民纳凉点。想象中,这人防纳凉点左不过跟地下车库一般,气温确实比地面低上一些,可空气憋闷,说不定因为垃圾堆叠,还散发出一阵阵的臭味。在这样固执的想象下,对这个人防纳凉点自然意兴阑珊。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要我改变看法,某日误打误撞的来到了一防空洞的门口。看着人防纳凉点的牌子,探头瞅瞅,没有什么异味,便撩开塑料门帘往里走去。
刚进入洞内,温度确实低些,但却没有进入空调房那么明显的温差对比。洞壁比头顶高不了多少,伸手就能感受石头表面的凹凸感,洞宽可允许两人并排而行。往里走不到几步,便看见一个白色齐腰高的机器,嗡嗡直响,好奇这洞内需要什么电器?低头探索一番,原来是除湿器,大概每间隔十米,就靠边放着一台,每一台都在嗡嗡的工作着,不得不感叹工作人员的用心。
沿着洞往里走,洞的一边安放着固定的靠背椅,椅背有一定弧度,让坐上去的人背部不需用力,就被稳稳的托住。椅子上零零星星坐了些纳凉的人,年轻人抱着手机自己跟自己玩,中年的阿姨隔着椅子探身跟人聊天,不爱聊天的阿姨在桌子旁摆开晚上要烧的菜,一边摘菜一边听小说,还有一位老爹爹在椅子上不停地打盹。
再往里走,出现了一大片空地,这里的顶比一层楼房还要高些,也宽敞了不少,放置了两张乒乓球台,还有不少空间。一个小男孩不停地跑来跑去捡球,却不停地给自己打气:“下一个球我就接住了!爸,再来!”
洞曲里拐弯,仿佛没有尽头,但我就倔强地想要找到那一边的出口,越往里走,凉气越重,已经没有了乘凉的人,也没有了座椅,只有头顶的灯还亮着。眼见洞壁的水汽越来越明显,用手一摸,湿答答的水就沾到了手掌上。还好,走不多久,我就找到了另一边的出口,这下洞里和洞外的温差可真是冰火两重天了,踏入洞口,冰凉沁骨,退回洞外,就被火一般的空气包裹,让我忍不住感慨世间的神奇。
人防纳凉点,还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