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佛教看起来很繁荣,其实并不乐观,真正为了生脱死、为利益一切有情而学佛的并不多。大多都是抱着很强的功利性目的来学的:有的是为了生意兴隆,事事顺利;有的是为了子女听话,考上好学校;有的是为了自己或亲人治病;还有的是做了亏心事,求佛保佑自己免受惩罚;还有的甚至把佛教当做一种谋生的职业,到里面获得利益……
抱着这些目的来学佛,把念佛诵经当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手段,用急功近利的心态,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难免会患得患失,如果没有达到目的,就会怀疑佛法不灵,就再也不修了。这是对佛法不了解,对修行的方法不懂,虽然可以种种善根,结个善缘,但离真正的修行还很远。
佛法是拿来用的,不仅仅是会一些仪轨或念几句经文佛号,就算修行了,要在自己身心上实际使用,切实改变自己的身口意,才能慢慢体会到佛法,也才能够深入,要通过修行,让自己变得更加智慧和慈悲。
现在网络发达,学习佛法非常方便,虽然每天都能接触到佛法,但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法器呢?这里有一个比喻,非常形象:好此一个容器,当它倒扣着,便倒不进水;如果它本身是脏的,倒了水也不能喝,会被污染;如果它有个洞,倒进了水就会漏掉。
学习佛法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对佛法充满偏见和误解,根本不愿意听,就犹如倒扣的杯子;如果一个人内心有许多染污的见解,对佛法半信半疑,听了佛法后再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加工,就会使佛法变味,犹如脏杯子;如果一个人习性重,虽然听了佛法,但不能进入自己内心,听再多也没用,就犹如有漏洞的杯子。
在现实中,经常见到有的学佛人,我执我见严重,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佛法,然后再拿这个去四处辩论,因为坚信自己是对的,所以也就经常看别人是错的,他们不知道法无定法的道理,试图把自己的理论强加在所有人身上,沉迷于诤论,乐此不疲。
六祖大师说的好:“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整天诤论法义,而不知道回光返照,这样即使赢了道理,也会输了修行。
还有的人经论没少看,各种开示也没少听,但是看归看,就是不往心里去,没有用来改变自己,法不入心。大德讲: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佛法不在于知道多少,而在于落实多少。知而不行,等于不知。依教奉行,知道一句就落实一句,比知道很多却不实行要强得多。
净慧老和尚说的好:“修行人不在乎有多少文化,不在乎要懂得多少理论,最重要的是能懂一句就用一句,把它当作自己的财富,当作自己的灵魂,当作自己思想言行的指导。真信不疑,照此办理,决不后退一步。”
只有一个正放的、干净的、完好的空杯,才能够接纳倒入的水。只有非常渴求学习、具备空杯心态,对善知识非常有信心,听到佛法后能忆持不忘并真正落实到身心上的人,才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学生,能够把善知识所教授的佛法完全接纳进来,犹如以水灌瓶,一滴不漏,是为“法器”,愿我们都成为这样的“法器”,同修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