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巴黎奥运会已经过去,奥运健儿们回国之后,央视《面对面》访谈,董倩对冠军们进行了采访,大家都换记得吗?谈话质量之高,提问之精彩不得不让人佩服。当时不明白董倩怎么这么厉害,今天看了《让孩子学会提问》这本书,我算是明白了一些。
《让孩子学会提问》的作者周璐本书中提供了10项提问的准备技能、9大经典提问模式和32个使用提问情景。我们今天就结合董倩老师对奥运冠军的采访,来看看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一个提问准备技巧和一个提问模式。
大量阅读,深入了解背景信息
阅读就好比是土壤,每一个好问题都萌芽与阅读的土壤,当我们在阅读的土壤里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时,思想的种子就会慢慢萌芽生长,而问题就挂在这株枝繁叶茂的植物上的一个个小果实。
我非常喜欢作者的这个比喻,我也很认同他的观点,没有大量的阅读,我们是提出不了好的问题。所以在对别人做采访之前,对被采访者的背景做大量的阅读和信息收集是必须的。
董倩老师说她在采访孙颖莎之前准备了很多资料,也收集很多信息,她一直在想大家怎么那么喜欢她?一个有婴儿肥那么可爱的小姑娘为什么会被大家叫做大魔王?突然她看到了一张照片,她终于明白了。“她背对着她的球桌面,对着无边无际的观众席,就那一刻如此安静,但是你会觉得她如此强大,和她脸上婴儿肥的可爱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那个时候她真的就是胸中有千军万马,就像一个大将军。”
共情式提问:有温度的联结
共情式提问,就像一双温温柔的手,在我们我说出了“我理解你”“这样的事情我也经历过”“我明白你的难处和不容易”这样的话之后,就能够轻轻叩开彼此的心门,促进彼此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沟通。
董倩老师说刚开始采访全红婵的时候,她也有点不配合。她先问了几个问题,全红婵都只是“嗯”“差不多”这样的字词来回答。后来她问到“从那么高往下跳,有会被水拍疼的时候吧?现在这么高水平了,还会被拍疼吗?”。全红婵回答“会疼,不是多大就把不会被水拍到,浑身像蚂蚁咬一样。”,这个时候全红婵被共情到了,话题也就被打开了。
采访潘展乐的时候,他因为太累,采访太多有点不耐烦,董倩老师就直接问“你是不是烦了,接受那么多采访?”,潘展乐说“是的,一天五个采访”,董倩老师把他的排除心解开了,谈到了他感兴趣的话题,后面的采访也就很顺利。
高水平的谈话,都是有方法的,对对方背景资料和人生阅历的大量阅读和了解必不可少,对对方进行共情更能拉进彼此的距离,希望我们能刻意练习,让我们的对话经常是高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