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晚上八点:古人都在干嘛

现在很多夜间活动会在晚上八点开始,而古代晚上八点也就是戍时也是阴阳交替重要时刻。

在中国古代,晚上八点左右大致对应戌时(19:00-21:00)的后半段或亥时(21:00-23:00)的初始阶段(具体划分因朝代略有差异)。

唐代以前:宵禁森严,百姓闭户,唯宫廷贵族可享夜宴。唐以前,古代普通人睡得可真早啊。

宋元以后:商业繁荣催生夜市,戌时成为市井生活的高光时刻。夜市至今都是中国的夜生活的最佳去处。

一、古代夜晚八点:阴阳转换的象征

戌时(黄昏至人定)是阳气渐消、阴气上升的时段,古人认为此时天地进入“收敛”状态,适合静心休养。《黄帝内经》中提到“戌时养心”,强调此时应放松心神。

亥时(人定至夜半)则被视为“阴气极盛”之时,民间有“亥时寝,百脉通”的说法,认为此时入睡最利养生。

戌时对应十二生肖中的“狗”,象征守护与忠诚,民间认为此时家宅安宁,犬类警惕性高,可驱邪避灾。

亥时对应“猪”,寓意富足与圆满,古人常在亥时结束一日劳作,准备就寝。

二、社会制度

宵禁制度:唐代及以前,城市实行严格宵禁,戌时(约晚七点)关闭城门和坊门,禁止随意出行,违者可能受罚。晚上八点已属宵禁时间,街市冷清。

宋代夜市兴起:宋代宵禁松弛,汴京、临安等城市出现繁华夜市,戌时(晚八点左右)正是夜市开张、酒楼茶肆热闹之时,形成“不夜城”景象。

二、古人晚八点在干嘛

1. 宫廷与贵族

夜宴与雅集:帝王或贵族常在戌时举办宴会,如唐代宫廷“夜游宴”,饮酒赋诗、赏乐观舞,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中便有“移宴入深宫,更深夜未阑”的描写。

祭祀与占卜:部分仪式需在特定时辰进行,如冬至夜祭天、中秋拜月等,戌时可能是准备或开始的时间。

观星测象:钦天监官员常在夜间观测天象,戌时是记录星象的重要时段。

2. 民间生活

市井娱乐(宋代以后):汴京州桥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戌时正是商贩叫卖、百姓游逛的高峰期,售卖饮食、杂耍、说书等活动兴盛(见《东京梦华录》)。

勾栏瓦舍中戏曲、杂剧演出多在戌时开场,观众络绎不绝。

家庭活动:普通百姓家庭戌时多已结束劳作,聚于家中用餐、教子、缝补衣物,或听长辈讲述故事、传授技艺。

部分地区有“戌时祭灶”习俗,祈求灶神护佑家宅平安。

手工业生产:某些需避光的工艺(如染布、酿酒)可能延续至夜间,工匠借灯火继续劳作。

佛道仪式:寺院亥时(晚九点)敲“止静钟”,但戌时可能进行晚课诵经;道教宫观则可能在戌时举行祈福法事。

节庆活动:元宵节戌时灯会达到高潮,百姓赏灯、猜谜;中秋节戌时拜月、宴饮。中元节(鬼节)戌时后,民间常闭户避邪,或放河灯超度亡灵。

更夫与巡夜:戌时起,更夫开始报时巡逻,高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驿卒与信使:紧急公文需昼夜兼程传递,戌时可能仍在驿站换马赶路。

边防戍守:戌时是边关换防、点燃烽火的重要时段。

--时与猫璞学习小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