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师们培训的时候,我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要怀着一颗愧疚心面对孩子。(特别是年轻老师。)
孩子们可不就是我们成长的实验品了吗?失败了,我们老师可以再来一轮,可是孩子的黄金时期就这样不可重复了。
作为一个妈妈,同样的,我们的孩子就是我们学会做妈妈的实验品,而且无法从头再来。
席宝小学之前,是特别乖巧伶俐的。我也觉得我教育特别成功:
孩子不到一岁就能开口用两个字两个准确表达他的意愿;一岁半个月会唱三百首儿歌;一岁八个月跟我上了学校的幼儿园,正常学习上课;小学前就学了四年英语……
上了小学,作为小学老师的我,更是不甘他输在起跑线,我的所有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儿子,我是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学习手把手,关注度百分之一百。
孩子在小学阶段,也受到了老师朋友们的关照,学校活动也不少参加锻炼,也算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也的确貌似很优秀。
可是,这样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勤妈懒孩儿”。就这么神奇,孩子在上初中报到后,当天下午开始叛逆,你说东他必定说西,你说甜他必定说苦。总之,无论对错好坏,他都不加辨析,一概对抗到底。教育、沟通、“修理”一概没用。
我要崩溃了,从来没有这样绝望过,在无计可施之后,我选择了“放弃”,让他住校了,一周回来一次,看他不顺眼的时候,也咬牙忍住,不再管他,只为他提供生活上的关爱。
这样一学期下来,母子关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说他变了,变得懂事了。他说我变了,不再像原来那样专制了。曾经那个可爱的儿子终于回来了。
这样的经历,让我深深反思我的教育问题。有句话叫做“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那么同样的,“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妈妈”,孩子的问题都是来源于教育的不恰当,或者环境的不健康。
孩子成为了我们成长的实验品,或者成功,或者失败,父母都要负主要责任。
好的家长或者老师,要懂得因材施教、顺势利导,而不是强硬地让孩子顺应你的要求。
好的家长或者老师,要懂得适时装傻,让孩子体验学习,主动积极,而不是包办代替。
好的家长或者老师,应该真的和孩子做朋友,理解他,爱护他,而不是专制高高在上。
……
前天,晚上,远在韩国的儿子给我发消息说:“妈妈,我打算做代购了。”
我说:“好啊,说说你的打算,我可以帮助你什么?”
……
当天晚上,我听了他的计划,(其实我也没听懂,这次,不是装傻,是真傻。)并帮他发了朋友圈,希望有需求的朋友可以支持他,也给孩子明确目标:
“只是为了实践,而不是为了赚钱,以最微薄的利润起步,惠顾亲友的同时,也感受下生活的不易。”
接下来的两天,有很多朋友给我消息,有为孩子的独立创业点赞的,有看到低的“吓人”的价格,担心孩子不会“做生意”而赔钱的,也有担心孩子因为代购而影响学习的。
我也不知道这样的决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因为我依旧是在“实验”,孩子依旧是我实验中的“实验品”。
我想:他想做的,如果不是坏事,经历下也无妨。他不是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霸,课余时间与其钻在电脑里玩游戏,不如做点社会实践,这个过程也会收获颇丰:比如收获成功,收获失败,收获友好交往,也会收获到一些恶意的中伤……
这次,我选择了,让他去做吧。(事实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不同意,他就会听话不做吗?或许也会背着我去做,与其这样,不如和他并肩作战,成功和他分享,失败帮他承担。)
我,这个妈妈,只做好他永远的后盾。
奔跑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