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
钱钟书
《围城》是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钱钟书所著的长篇讽刺小说。(于1947年首次出版,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小说以留洋归国学子方鸿渐的生活发展为主线,通过简单的叙事手法,讲述了关于学识、教育、事业包括婚姻在内的各种“围城”,围城内与围城外,不同亦是相同,选择了又怎样,放弃了又怎样,各种现实生活的选择与处境困难都跃然纸上,让人身临其境,百感交集——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一、职业的困顿,是无可靠和无可靠,包括些虚伪的骄傲
职业的困顿,是无可靠和无可靠。第一个无可靠是自身一无所长,第二个无可靠是身后一无所长。
方鸿渐一出场就自带主角光环,还未成婚他便借助未过门的妻子娘家的赞助而出国留洋,在故事一开始就被赋予了留洋学者、学富五车、博士学位、归国骄傲的形象。自身学有所成,又有经济人脉支撑,方鸿渐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各种优势,但出乎意料地,他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方鸿渐到了欧洲留学,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兴趣广泛,生活懒散,没有生活费了就准备回国,为了面子而伪造了学位证书。还未回乡,乡里的报纸就登上了方博士的“优秀成绩”,还未下船,就有一大堆报社要来采访方博士,他内心不安,四处推脱不必在意那些“虚名”,谦虚地作着表面文章,惹得大家都称赞他懂得谦虚有出息,但却事与愿违,虚有其表。
第一次,县里中学校长邀请方鸿渐到学校做演讲,丢了稿子而又学业半桶水的他只得硬着头皮即场发挥,可是他却忽略了乡里与欧洲开放观念的不同,胡说八道了一番,丢失了脸面。此时他并没有趁热打铁利用自己的留洋学者的身份和这次演讲的机会获得校长青睐,也没有为自己赢来那些本就期待自己的资源,机会来了,但他自身的不可靠丧失了隐形的工作机会;
第二次,承蒙未过门的亡妻娘家的帮助,方鸿渐找到了一份闲职,兢兢业业地工作,但却因突如其来的儿女私情与丈人家心生间隙,失去了工作,还与昔日照顾自己的丈人家交恶,身后的人脉也因为他自身的不可靠而丢失了;
第三次,与丈人交恶后,因儿女私情结交的死党赵辛楣给方鸿渐抛出了橄榄枝,与未来的妻子等五人结伴跋山涉水到三闾大学做教授,最后却因为自己伪造的学位证书埋下的隐患,并且方鸿渐自身骄傲,不愿与同事“同流合污”,丢失了工作;
第四次是婚后还是死党赵辛楣介绍的工作,但却因时局不明且与妻子不和睦自私辞去工作,并且“铁骨铮铮”地拒绝了妻子娘家抛来的橄榄枝……
方鸿渐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却没有放出炸弹,犹如一个普通人,他埋怨时局,瞧不起那些不入流的“小市民”,可时局一向如此,社会又不会为了一人的不公平而停止运转,你既没有里子,又想要面子,简直痴人说梦。当你自身一无所长,身后一无所长的时候,那些虚伪的骄傲就是一文不值的拖累项。
二、婚姻的迷茫,是得不到与得不到,包括权衡利弊过后的委屈也不会少
婚姻的迷茫,是得不到与得不到。第一个是婚前得不到的朱砂痣,第二个是婚后得不到的白月光。
方鸿渐承蒙丈人看重出资资助学业,但却对未过门的妻子没有什么感情,三番五次拒绝订婚,最后未婚妻因病去世,他反而松了一口气。
而后方鸿渐在归国的船上与一位鲍小姐暧昧不已,一夜风流遭船工威胁,被戳破后又与同船归来的女博士苏文纨暧昧不清,而后又认识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周旋于两姊妹之间,最后苏文纨与他人订婚,唐晓芙看清了方鸿渐摇摆不定的态度,与其绝交。方鸿渐因此一蹶不振。
婚前,方鸿渐对唐晓芙一片痴心,却也不见得有多爱,否则他也不会一直周旋于苏文纨与唐晓芙之间摇摆不定了,直到与唐晓芙交还所有互通书信之后他才猛然发现,唐晓芙是他永远都得不到的朱砂痣了。他决定跟随好友赵辛楣去三闾大学任职,以此契机来忘掉唐晓芙。
孙柔嘉恰恰就在这个时候走进了方鸿渐的视线,弥补了他的内心。孙柔嘉是赵辛楣好友的女儿,也跟着赵辛楣同往三闾大学任职。赵辛楣取笑方鸿渐看孙柔嘉的眼神,方鸿渐只笑不语,彼此在生活里越走越近,他明知自己并非真的爱孙柔嘉,却还是在知道别人追求孙柔嘉的时候内心不甘,一急之下与孙柔嘉订了婚。
方鸿渐赞叹孙柔嘉婚前的婉约可人,婚后,对她也算温柔,可生活的琐碎让彼此之间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渐渐地也互相埋怨,方鸿渐并不是真的爱孙柔嘉,当初娶孙柔嘉也只是感觉时候到了顺水推舟罢了,他觉得婚姻就是这样,难道当初娶了唐晓芙生活就有什么变化吗?唐晓芙是他婚前得不到的朱砂痣,可婉约可人的孙柔嘉却也是他婚后得不到的白月光了。和谁结婚还不都一样吗?正如方鸿渐后来对妻子柔嘉说: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早知道这样,结婚以前那种追求、恋爱等等,全可以省掉。
爱一个人一切都是顺便,不爱一个人一切都是借口,方鸿渐与孙柔嘉更像是权衡利弊过后的爱情,可谁也没想到,权衡利弊过后的委屈也从来都不会少。方家嫌弃孙家没有地位、嫌弃孙柔嘉是有工作的新女性、抱怨孙柔嘉工资比方鸿渐高会造反,连儿子儿媳的新房也没有布置过……孙家嫌弃方家要面子、嫌弃方家规矩多、嫌弃方鸿渐“中看不中用”、方家从结婚开始什么都没参与一分钱都不出,结婚后却事事要参与,事事都看不起孙家……
三、职业也罢,婚姻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方鸿渐一个大学博士,助教瞧不上,教授又没人要,辗转许多职业,偏偏又是“怀才不遇”,没有一件是称心的。而那些在职业上获得成功的,都是跟赵辛楣一样,知道自己学识不高而欣然承认并虚心向他人哈腰敬酒的,他方鸿渐又做不到。
人生的愿望大多是这样的。方鸿渐职业的困顿和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渴望自己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培养自己优秀的能力去获得更好的待遇,可是我们又不一定有好的机会去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当我们在接受良好教育的时候又不见得是一心一意;当我们在埋怨别人走后门拿到心仪的offer的时候,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方鸿渐一样选择“铁骨铮铮”吗?
自居高位的李梅亭最后不也让人觉得恶心巴拉吗?自诩高傲的苏文纨最后不也变成了代购吗?那些能找到自己满意的offer的前提,我们普通人又该如何去企及呢?
职业的困顿是如此,那婚姻呢?
《围城》里方鸿渐与赵辛楣、苏文纨等人一次聚餐中笑说欧洲哲学家罗素对婚姻的看法: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原本只是笑谈,却没想到这番话都照进了彼此的现实。
有多少对曾经难舍难分的情侣能走到最后的呢?青春的迷茫和诱惑,现实的阻挠和困境,哪一样不是婚姻的磨难?最后手挽手走进婚姻殿堂又有几成是当初夕阳西下的红脸蛋呢?
赵辛楣与苏文纨、赵辛楣与长得跟苏文纨相似的苏太太、方鸿渐与唐晓芙、方鸿渐与孙柔嘉……能控制感情的往往不是自身,而是与自身息息相关的现实条件因素,结果到最后大家被被磨成了方鸿渐:和谁结婚还不都一样吗?就连书中潇潇洒洒的人物赵辛楣也如是乎。能一起走到最后的寥寥无几。更别提方鸿渐家里看不起孙柔嘉,孙柔嘉家里又看不起方鸿渐……
职业也罢,婚姻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作者以最朴素的语言与最经典的“案例”将生活的真相剖开,不管是在什么年代,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只要你还活着,你就逃不开这些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