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即将入冬,温度急转直下,袜子没带够,露着脚脖子在风里走来走去。
2020秋睡不着,开始跟院长聊小时候的事情,起因是我问:难道父母年轻的时候,也会跟我们一样,也非常不容易,也经常彻夜难眠,又或者辗转反侧吗?那个时候,他们在想什么?院长开始讲他小时候的事情,跟我的童年有些区别:院长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所以都是单位的工作,父母一直没有换过单位,虽然会调整办公地,也不过几千米。年轻的时候租房子,稍微好一点单位分了房子。院长的爸爸在他比较小的时候工作比较忙,经常加班,经常应酬,经常出差,但每次回来会给他带礼物,恐龙玩具呀、存钱罐呀等等,有一次从新加坡回来,竟然带回一个摄像机,在那个年代真的是非常稀奇了。在爸爸不在的时间里,妈妈就经常在家看电视、打毛衣和教训孩子。
我问院长,那你妈妈一个人在家,会不会不开心?院长却只记得,那个时候妈妈也会上夜班,在单位睡觉,他就经常吵着要跟着去,只是为了去单位玩电脑,却玩不到八点半就会睡着。哈,又是那个时候比较新奇的玩意儿。
图片摄于家乡2020秋而我的童年呢,就完全是农村的放养模式了。
家住小镇的我们有自己的农村小别墅,从我记事起好像就住着。父母的工作,也可以说是养家糊口的方式吧,总是在变化。
很小很小的时候吧,可能我在那种木质婴儿滚轮车里站着的时候,父母应该有在种地,因为模糊的印象里,家里有过锄头、钉耙、粪桶这类的农具,我好像也有过被丢在田埂边,看着父母干农活越晒越黑的经历。爸爸在那个时候,在水泥厂工作过一段时间,是个电工,也算是企业员工呢。但是不久水泥厂就倒闭了,爸爸的工作变成了开摩的的司机。那个摩的长什么样子呢,可能很多人没有见过,现在小镇上看得也少了。驾驶座是个单人座,类似于拖拉机和摩托车的驾驶座,两边透风,只有前面有挡风玻璃。然后后面类似于拖拉机的后车厢上搭了一个棚子,从车屁股爬上去,就可以背靠棚子坐下,两边都有软坐垫,有时候一口气可以坐下四五个人,估计七八个人也不在话下,但是坐在中间的摸不到把手抓着,车子开起来还是会飞出座位的。
后座和驾驶座之间,只隔了几个布帘,车子开起来,没什么减震,但是很拉风,嗯,就是拉起很大的风。
再往后,父母开始开大巴车,爸爸是司机,妈妈负责售票,早出晚归,我和弟弟假期在外婆家,读书就由奶奶做饭照顾。在高中的时候,大巴车生意受到交通发展的影响,也不太好赚钱了。爸爸开始跑货的,类似于小型的货车,妈妈开始接过爷爷奶奶的山货店铺,做起了生意。
除了这些,印象中,父母还开过早点铺、在马路边卖过碳、卖过甘蔗,爸爸在我大学的时候还开过工地大货车,甚至还在我上海工作期间,跑到上海工地上搬过砖。
嗯嗯,我的父母就是这样无所不能,勤勤恳恳认认真真一辈子。
所以,他们也会有彻夜难眠、辗转反侧的时候吗?
有吧,爸爸半夜去开大货车的时候,妈妈会担心地睡不着;爸爸去男方工地开车的那段时间,妈妈会很不习惯;夏天汛期的时候,爸爸也会不睡觉,一趟趟去河边看情况……父母的生活,淳朴而简单,所以当然也会跟我们一样,会有忧虑,会有孤单。但风风雨雨,他们依旧在勤劳和繁忙中过着日子,在我们面前,他们更多还是忙碌的模样。
所以我在想,孤单的时候、无聊的时候、感到人生迷茫的时候、突然很低落的时候,是不是跟他们一样,洗洗碗、扫扫地、打打毛衣、洗洗衣、种种地、写写东西、看看电视……也就没啥不开心。
**01问:冬天快来了,你最怀念的场景是什么?
**第一印象想到的,竟然是在幼儿园时期,跟小伙伴们围着柴火取暖的时间,清晨和大家背着加减乘法表,凑在火堆旁,有时还会偶尔烤红薯,似乎那个时候的冬天没有那么冷,只会更好玩。(有一个小计划,写够一千篇小文章,兑换一个愿望。三年的时间吧,会努力坚持更新1000篇文章,每篇文章末尾都会有一问,等你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