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赳老秦的英雄气概

赳赳老秦的英雄气概

《诗经》解读21:无 衣——赳赳老秦的英雄气概


无 衣

——赳赳老秦的英雄气概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①。

王②于兴师③,修我戈矛④,与子同仇⑤。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⑥。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⑦,与子偕作⑧。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⑨。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⑩,与子偕行。

赳赳老秦的英雄气概

【注释】

①袍:长衣。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同袍”是友爱之辞。

②王:指秦哀公。

③兴师:出兵。秦国常和西戎交兵。秦穆公伐戎,开地千里。当时戎族是周的敌人,和戎人打仗也就是为周王征伐,秦国伐戎必然打起“王命”的旗号。

④戈、矛:都是长柄的兵器,戈平头而旁有枝,矛头尖锐。

⑤仇:《吴越春秋》引作“讐”。“讐”与“仇”同义。与子同仇:等于说你的讐敌就是我的讐敌。

⑥泽:同“襗”内衣,指今之汗衫

⑦戟:兵器名。古戟形似戈,具横直两锋。

⑧作:起。

⑨裳:下衣,此指战裙。

⑩甲兵:铠甲与兵器。

赳赳老秦的英雄气概

【译文】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国君要出兵作战,且修整我们的戈与矛。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汗衣。国君让我们出兵作战,且修整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同战斗!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战袍。国君让我们出兵作战,且修整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前进!

【解读】

好男儿赴疆场,理当雄赳赳气昂昂,披上战袍拿起枪,生死决战干一场。这个时刻,最能见出男子汉大丈夫的英勇气概。流血牺牲算什么,狭路相逢,勇者胜。

当兵的打仗,骑马打枪,这一特殊的社会角色,注定只能由男子汉来担当,正如织布绣花,注定只能由女子来进行一样。

这一角色是由天性的决定的,无可争议的属于男子汉。英雄气概的丧失,英雄主义的失落,也就是男子汉的失落;失落了男子汉的社会,必定是个畸形的、变态的社会;没有英雄的时代,肯定也是个诛儒充斥的时代。

常言说,时势造英雄。这不完全对。在很多时候,是英雄造时势。勇武的气概,一往无前的精神,可以成为一个时代在精神上的支柱。英雄主义在本质上是浪漫的。它在理想的召唤和指引之下,敢于去抗争,进取,拼搏,敢于献身,由此造成一种时代精神。

可惜的是,英雄主义的时代已失落得太久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