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世间所有的相逢都是久别后的重逢。我不知道对于一人一猫而言是不是也是这样?
我是一个深度恐猫症患者( 这是我给那些毫无理由就极度害怕猫,并且可能会伴有夸张反应的人的一种称谓), 如果我和一只猫在一条窄胡同里单独遭逢, 跳起来先逃的一定是我, 不用怀疑, 现实中我确实是这样反应的。
我和雪球(雪球:是我后来给这只白猫起的名字 )的相逢大约在十年前了吧, 至今,我偶然和熟识的朋友提起这段经历, 他们大部分不知可否地笑笑 , 又或者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 好像在说: “这真的不是你个人的一种夸大吗?”一如当时人们给我的反应。我只能说,以下我所记述全部来自于我的真实记忆, 绝无夸张。
第一次见到雪球(就是这只白猫)是在一个初春的早晨, 我比平时出门略早些, 快走到巷子口(我家在一排楼的最里面一幢), 看见有人在拿自家的猫粮喂食野猫, 喂食的好心人是顶头一幢楼里的一对退休夫妻, 据说他家养了三只猫呢, 而唯一领收这些食物的幸运儿就是雪球 - - 一只体型不大的白猫, 圆鼓鼓的脑袋,正认真地埋首进食。当着邻居的面 , 我自然尽量克制自己, 打了招呼, 绕着走开去上班了。
晚上回家, 看到巷口的花圃里蹲坐着一只白猫, 拖着一尾长长的白色尾巴, 尾端有一圈黑色的毛, 有人经过, 它也不挪窝,更不会四下里逃窜, 反而君主似的望着那些人。 应该是白天那只吧, 我想: 或许 傍晚也有人会给食物, 所以它等候在此。
不久, 我发现巷口的领餐队伍里增添了两名新成员 : 一只黑花斑猫和一只黄花斑猫。 个头与白猫差不多, 但对食物和那些带食物来的人, 却明显比白猫要主动热情多了, 严格说 : 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 它们会盘缠在那些拿了食物来的人的脚下, 小声咪咪叫着, 紧随着人们的步伐来到花圃边上, 撑着脖子盯着那些肉粉色的食物给放到地面上,忙不迭地开始进食, 唯恐错过任何一个环节。 而白猫则一直端坐在一边的花圃里, 好像一切与它无关, 直至那两只猫开始吃了, 它才慢悠悠的起身、走过去加入它们。早上拿食物出来喂猫的好心人在增加,可那两名新成员似乎并未得到满足, 也可能是熟悉环境了 , 它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每一个手中拎着袋子路过的人,丈开外便冲着你咪咪叫着,同时,迈着小碎步向你走去。这样的热情对于顺道扔垃圾的我来说, 无疑每次都是考验:“别过来啊, 没吃的”, “啊呀,这个是垃圾” , 我尴尬得试图想让它们明白找错了人, 只希望自己别在邻居面前表现得一惊一乍。 一黑一黄两只猫也并没有像我期望的那样- - 在几次失望后, 能放下对我手中所拿东西的热情。 有时,我真怕它们会跳起来直接拿爪子勾我手里的袋子, 而不得不每次经过都刻意抬高手臂,拉大袋子与地面的距离。
久了, 那两只猫还是学乖了, 它们依然会冲着每一个经过的人咪咪叫着, 并且迎向他们, 仿佛见到了久未归家的主人, 但它们已然习得了一套判断你是否带着食物来的本领, 一旦答案是否定的, 下一秒, 便是刹住脚步, 嘴里依然不停呼唤, 却已然转脸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个目标, 连那温柔的呼唤也仿佛是为下一个目标提前唱起的赞歌。白猫却始终如一个局外人一般,不参与任何迎接活动。 “真把自己当这一方的领主啦”, 我常会这么想。没想到的是, 很快我便与白猫有了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