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精华——超哥关于P2P风险的分享

财报说作者梁超: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东西,也是最近经林明樟MJ老师点拨后才想明白的事情。

大家也应该看到了关于“钱宝”的新闻,我想大家最近一两年应该收到过银行给消费贷款的电话。很多银行经过余额宝等各种理财产品洗礼后,也终于开始发展个人客户了。

我不知道大家收到的银行消费贷利率是多少,我收到的大概在5%到8%的比较多,一些银行的消费贷无理由就可以申请到4%~5%的贷款。然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P2P产品、互联网和地方的理财产品,利率都在7%到15%左右。

也就是说,你可以从银行通过消费贷贷出来,然后转存到P2P里面,就可以白白赚取至少3%的利差。

居然有这样的好事,我甚至还真的想去尝试一下,但是我们要想一想,如果我们普通人都能以4%到5%的利率无理由贷款出来,那么为什么有的人还要去借高于7%~10%利率的P2P产品呢?再加上平台本身的成本,在P2P平台上贷款利率一定会高于7%~10%。

为什么会有人要以这么高的利率去P2P平台贷款,真实的原因就是,这些人根本就无法以4%的低利率从银行贷款出来。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贷款的人信用是比我们这些普通人信用还差的群体。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

P2P本质是次债,是类似美国08年崩盘的c类债产品

如果我们从银行贷款然后买P2P,看上去是吃了一点利差,但实质是银行把利率风险转嫁给了我们.

所以P2P之类过分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产品,我们一定要有风险意识,就算买也只能拿一点点,切记不可以重仓。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部英剧《黑镜》,这是一部科幻剧,在第三季的时候有一集就讲了一个类似于芝麻信用的东西,很有意思,这部剧很硬科幻,探讨科技人文的,也推荐给大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