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潜意识可以创造奇迹
武志红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男孩17岁时因小儿麻痹陷入瘫痪,除了眼睛,全身所有其他部位都不能动了,三位医生都说“这个孩子活不到明天”、“即使活到明天也永远不可能站起来”。
常人可能会抱怨命运的不公,但男孩却很快就接受了这场灾难,他不愿意被医生所“催眠”,于是他开始向自己的潜意识寻求帮助,想要身体恢复健康。跟着潜意识给他的一个又一个指引,他的身体一个又一个部位奇迹般得康复了。
最后,他不仅站了起来了,而且活得很好,他还在一个夏天,靠一艘独木舟、简单的粮食和设备、一点钱,独自畅游了密西西比河。
他就是享誉全球的催眠治疗大师、现代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
独自冒险中的艾瑞克森
潜意识里,藏着一切资源,可以创造奇迹!
02 向内探索的人是清醒者
外求or内求?
而在现实世界中的大多数人,都在追寻所谓物质世界的成功,金钱、财富、权力、地位……认为只有得到这些,才能算是成功,即使真的有很多的钱又怎么样?也许只是拥有短暂的快乐,随后又陷入无尽地失落中。
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经常会面临两难的问题,忙事业不能顾家庭、想跳槽又没能力、想结婚又不想被束缚……面对如此般境地,鱼和熊掌,究竟如何取舍?
就像电影《无问西东》里的四位主角,在各自的环境中都遭受阻挠和纠葛,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想在抗战时期挺身而出,却被母亲严词拒绝,一边是小家之”孝“,一边是国家之”忠“,进退两难;章子怡饰演的王敏佳,面对爱情、友情和前途,不知何去何从?
再回到艾瑞克森的例子,艾瑞克森能够活出来,很大程度上在于对自己内在的探索。身处瘫痪的他那时已经深信:意识层面的他不知道该怎样能康复,但他的潜意识知道。于是他让自己的头脑安静下来,对潜意识身处说:
我有一个想站起来的意图,请你帮我一个忙,指引我该怎么办?
潜意识果真给了他答案,在全然放松的状态下,他心中映现出一幅画面:小时候的他,正在摘苹果。
这个画面是真实发生过的画面,他儿时确实这样摘过苹果,当时他非常享受和快乐。但是当这个画面出现的时候,他不以为然,毕竟,他问的是从全身瘫痪到站起来这么重大的问题,怎么可能给出如此简单的一个答案呢?
于是,他再一次向潜意识发出同样的问题,得到的是同样的答案。这个画面多次重复出现以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答案。
于是,在瘫痪的状态下,他仔细觉知这个画面,越来越精细,最终细致入微,无比生动。他的手缓缓伸向树上的苹果,这个过程似乎被他分介成了无数个细小的动作,而他在全然放松又非常专注的情形下,去体验去体验每一个细小动作中手和身体的移动。
就这样,在缓慢的康复和坚持中,埃里克森真的可以做到画面中的动作了,他也慢慢找到更高的康复目标,一步一步站了起来,像普通人一样可以独立生活、外出探险,并成为催眠领域大师级人物。
在埃里克森整个康复和疗愈的过程中,潜意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深深地懂得:意识和头脑没有答案的时候,可以问问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潜意识会给到他答案。
所以,当你在恋爱、婚姻、亲子、职场、人际……各种情形中陷入困境,不妨向内探索,向潜意识要答案。
正如卡尔·荣格所说:
向外看的人是梦中人,向内看的人是清醒者
03 真相是:潜意识主宰你的命运
有时候,为什么我们想要的很多,却往往事与愿违,有种求而不得的感觉?
潜意识正在操作你的人生,你却称之为命运。——卡尔·荣格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里,提到了“潜意识马车”的模型,它非常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潜意识是如何操控我们人生的。
马就是人的意识,它拉着整个人向前走;马车夫比作人的潜意识,表面上是马在拉着人向前走,实质上是潜意识在控制着人的行动;乘客比作真我,不管潜意识怎样控制行动,它始终要听真我的安排;而整个马车比作人的身体,不论做什么决定都要身体的行动来实现。
很多情况下,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个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受我们潜意识的制约。
你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人都在重复着自己的人生,为什么总是被渣男骗?为什么嫁了三任丈夫都被家暴?我想说,这些都不是偶然的。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父亲抛弃了老婆和三儿子,还去吃他们与不顾,老大长大后成为一个很好很负责任的父亲,他潜意识的信念是,我不可以像我父亲一样伤害家人;老二终身未娶,他潜意识的信念是,我不信任婚姻,因为我可能也会和父亲一样;老三却做出和父亲一样的事,因为他潜意识的信念是,我要和我父亲一样。
觉察一下,你的人生是否会重复着某些情绪、遇到同类的人、经历相似或截然相反的人生呢?
04 心理画探寻”未知的自己“:开启一趟自我探索的旅程
心理画,是绘画心理学的简称。它以绘画为媒介,向潜意识进行探索,本质上是心理投射和意象表达,是了解自己和他人非常直观简单的途径。
据我这几年对此领域的深入研究发现,心理画的种类繁多,不仅仅是指大家所熟知的房树人,还包含曼陀罗、涂鸦疗愈、心灵绘画、各种主题画、完型画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又根据探索主题的不同,可以再对这些绘画形式进行组合和变化,因此,可以演变出至少101种绘画探索方式。这么说来,房树人只能算做1/101,所以,下次千万不要再认为绘画心理学只是房树人哦!
哲学的三大经典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当我通过绘画蜕变自己、与原生家庭和解之后(参见拓展链接文章),我开始探寻生命的意义,发现一个人的成长蜕变逃不过这三个课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因此,我开发了一套通过心理绘画进行成长和蜕变的助人自助课程,目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