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大学的意义在于把天天在宿舍打游戏的人淘汰。”对于游戏毫无兴趣的我一直觉得这句话不无道理,可慢慢我发觉:游戏不是洪水猛兽,烂课才是。
每个学期开始几乎所有人都会给自己立flag,无论男生女生,无论在一本二本三本。我们都在对自我的期待中开始新的生活,可不久后,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我们在亢奋了几天后重回那个曾经自己都厌恶的“浑浑噩噩”的自己。这个时候总有“过来人”为你解惑人生:让男生颓废的无非是游戏,让女生沉沦的无非是刷剧。
可接着你就会发现这是悖论:我也没有在宿舍吃外卖打王者啊?我也没有旷课通宵吃鸡啊?我也没有熬夜刷剧啊?怎么就说我是玩物丧志,虚度光阴了?其实比沉迷吃鸡、刷剧日渐颓废更可怕的是,你都不知道为何就丧失了满满的精气神儿?
那么恭喜你,你可能是上了传说中的烂课。
烂课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烂课标准
1.老师有口音或不善表达
2.老师坐着上课,全程不下讲台
3.老师拿着教案照本宣科或者根本不备课
4.老师对于涣散的纪律错误的引导
5.课程枯燥且老师无趣
6.教室太大学生太多一片“神鸦社鼓”
7.课堂形式基本是老师说学生听无互动
8.老师活在另一个次元交流零共鸣
9.老师自以为是只是吹嘘自己
以上九点只要集齐三点,那么这便是人见人睡,花见花萎的烂课无疑。那烂课带来的影响如何?只是你获取专业知识受阻吗?自然远非如此,好的课堂带给你一种神清气爽的状态,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自我的思维能力,好的课堂氛围是“明快”,你会感觉节奏微快需要聚精会神才跟得上,在曲径通幽的知识探索中又有一种成就感和充实感。
反之,烂课不仅会让你失去对专业知识的兴趣,更会失去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拖沓冗长的节奏会赋予你一种“萎靡沉沦”的自我暗示,更可怕的是,久而久之,这种自我暗示被你带入到生活的每一次细节中,渐渐的你发现,你背单词的速度变慢了,去健身房的动力消颓了,读书再难以读进去了。
有一天,你很惶恐地发现,你不热爱的课堂越来越多,你也越来越不热爱生活了。在我心里,课堂本该是一个神圣的存在,用灵魂唤醒灵魂,用热情点燃热情,探索未知,保持好奇,这本来是人在世界上最心动的旅程。可当有一天你的好奇心被别人敷衍了事,你的探索欲被沉郁的气氛束缚,你就真的成了失去灵魂随风摇曳的苇草。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上课有个习惯喜欢做前排,因为我总觉得探索和学习的过程需要一个“磁场”,在南北两端磁极的笼罩下,才能碰出思想的“电花”。上个学期的两门新课,第一节课我都毫不犹豫抢下第一排,因为鉴别好课要“宁选错不放过”,一门课果然不负我望,老师要求大家坐在前排,每节课实践、理论、互动、反馈安排得井然有序。老师时常“跑题”天南地北的乱侃,讲台下却很少有人睡觉玩手机,倒是来旁听课的外系外校同学慢慢多了起来,我们同学都因自己名字在“册”能享受固定的前排宝座而心有喜意。
可另一门课就完美的中枪了我前面归纳的烂课标准:老师全程坐着上课,没有PPT没有视音频,只有老师语调平平,波澜不惊的叙述。台下各司其职,各得其“乐”,最后期末检测在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学们心照不宣地互帮互助下,每个人都以优异的成绩画上句号。我也从第一排情不自禁地慢慢后移,最后在“置身世外”的后两排自我消遣,一个学期我总计在倒数第二排睡过两觉,背过三四十个单词,补过两次作业,花了5个G的手机流量。
说实话,我觉得自己还不如在寝室吃鸡的同学有成就感,起码在一个学期的吃鸡中他保持着紧迫感,享受着刺激感,追求着上进感。
总结一下就是:上烂课不如吃鸡。吃鸡可以让你训练手眼协调,锻炼观察力,提高明锐度,保持紧张感,不断追求枪法的进步和跳伞,开车等综合素质的卓越。而烂课,带给你的只有颓废和沉沦。
我猜测,世界上所有生命诞生时都是有趣的灵魂,上的烂课多了,也就丢了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