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作者是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1919年创作的小说,毛姆被称为英国的莫泊桑。他一生著作甚多,除诗歌以外的各个文学领域,都有所建树。
《月亮与六便士》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斯朱兰,为了追求终极梦想,无情抛妻弃子,绝弃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随后几经流浪过着穷苦潦倒生活,用生命作画的故事。
斯朱兰出走前没有征兆,有一天他突然给妻子留了一封信,去了巴黎,从此不再回来。
斯朱兰在世俗社会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没有给妻子儿女留下任何资产,他抛下一切责任,拒绝拜师,独自一个人摸索绘画的技术。
他对物质生活没有任何追求,租了最便宜的房子,经常饿肚子,靠借钱和打点零工填饱肚子。他一直在画画,但是并不拿去卖,也没有人欣赏他的画,除了一个二流的画家德克,虽然他画画的技术很拙劣,但是德克却看出他在表达内心看到的世界。
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毛姆描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
“他们说我是痴人说梦、浪费生命,甚至不负责任,我是为了不愧对自己而不顾一切,就让那热情与梦想的熊熊烈火,烧掉所有道德与社会的羁绊,烧亮我穷尽一生的追寻!”
对斯朱兰来说,他的眼里只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对物质生活毫不在乎,对自己毫不在乎,对别人的评价也毫不在乎,但性的本能时不时驱使他要发泄一番,发泄完了之后又重新投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
后来斯朱兰流浪到大溪地,与当地土著爱塔结婚,爱塔是斯朱兰理想的女人,带着资产,操劳所有家务,独自带孩子,解决斯朱兰的生存问题,在斯朱兰需要性的时候解决他的性欲,其它不需要她的时候,乖乖不去烦他。
在风景优美的大溪地,他不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灵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尽情创造,完成自己的追求。他所做的一切,仅仅是为了把自己精神世界看到的东西画出来,画出来并不为了给人看,他享受的是创造的过程,他临死前命爱塔在他死后将他的画全部烧掉。
斯朱兰完全按自己的意志安排自己的生命,完全不受世俗约束。
“他正满怀热情地试图摆脱禁锢他的力量,获取自由。可那股自由是什么?自由又是什么,却依然晦涩难解。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孤身一人。
每个人都被封闭在一座铁塔里,只有通过符号与同类进行交流。这些符号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十分隐晦和不确定。我们痛苦地向别人传递我们心中的珍宝,可他们没有能力接受这些珍宝,于是我们只能孤独前行,虽然我们和别人并肩而行,却不能彼此为伴,我们不能了解我们的同伴,他们也不解我们。
我们好像这样一些人,他们住在一个国家里,对当地的语言一窍不通,想描述形形色色美妙和意义深远的事情,却只能局限于一些陈词滥调。各种思想在他们的脑海里沸腾,他们却只能告诉你“一加一等于一”这样的平庸之言。”
我们都曾经拥有梦想,都曾经是个逐梦者。但是随着岁月的风霜,生活的柴米油盐,我们丢失了梦想,忘记了初心,屈服于现实。
那股逐梦的欲望与力量也被我们深锁心底,我们变得理性,变得现实,变成了社会、周围的人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而不是我们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我们没有了自由意志,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按世界期望的方式去进行。
但是每个人追逐梦想的欲望从未死去,每当温度适宜,它就欲熊熊燃烧,当斯朱兰这股狂风刮过时,它的火苗就一下子窜了起来。所以震撼我们的是斯朱兰逐梦的勇气与力量,也是我们自己内心对梦想的欲望与渴求。
保罗·高更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毛姆虽对高更的生平与人格不尽真实,但也正是这部小说让高更出众的才华与过人的勇气得到世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