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良行为,不好好做作业
第一条线索,我的感受:烦恼
我的回应:要求孩子做好作业
第二条线索——孩子的反应:写字拖拉,笔画不正确。
孩子的信念:做不好时一种获得关注的方法,唯有得到特别关注或特别服务时,我才有归属感。唯有让你们为我团团转时,我才是重要的。
目的:寻求过度关注
鼓励性回应:
1、对于合作表示赞赏。
2、自己选择什么时候想做。
3、一做完作业,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4、约定如果不做作业,如何提示,眨眼睛,或微笑。
5、体验写不好字的后果,并启发式提问,发生了什么事,你对结果有什么感受,从中学到了什么?你怎么做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二、不良行为:不做好好作业。
第一条线索——家长的感觉:权力受到威胁(被孩子打败了)
家长的回应:要求孩子按你的要求去做事。
第二条线索——孩子的回应:不做(消极地不理睬家长)
孩子的信念:消极对抗:你要惩罚我,那我也会让你看看我的厉害,你治不了我;我表面屈服于你,但是内心不会接受你的任何决定。
目的:寻求权力。
鼓励性回应:
1、退出争吵,让彼此冷静。
2、理解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帮助你一起找到“做好作业”这件事彼此都有用的解决方案。
3、解决问题时,一起讨论,并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态度不好,希望退出权力之争。表示和孩子和好,愿意相互理解,尊重的态度解决问题。
4、告诉孩子,我愿意和你一起找到我们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5、下次家庭会议解决权力问题。
6、和善而坚定,采用启发式提问让孩子有权力改变。决定自己做什么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