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观止》之襄王不许请隧

图片发自简书App

        《襄王不许请隧》讲述的是晋文公使周襄王在郏邑恢复王位,襄王拿块土地酬谢他。晋文公辞谢,要求襄王允许他死后埋葬用天子的隧礼。襄王不许。

        具体的内容是:晋文公使周襄王在郏邑恢复王位,襄王拿块土地酬谢他。晋文公辞谢,要求襄王允许他死后埋葬用天子的隧礼。襄王不许,说:“从前我先王掌管天下,划出方圆千里之地作为甸服,以供奉上帝和山川百神,以供应百姓兆民的用度,以防备诸侯不服朝廷或意外的患难。其余的土地就平均分配给公侯伯子男,使人们各有地方安居,以顺应天地尊卑的法则,而不受灾害。先王还有什么私利呢?他宫内女官只有九御,宫外官员只有九卿,足够供奉天地神灵而已,岂敢尽情满足他耳目心腹的嗜好而破坏各种法度?只有死后生前衣服用具的色彩花纹有所区别,以便君临天下、分别尊卑罢了。此外,天子还有什么不同?

        如今上天降祸周朝,寡人也只是谨守先王故府的遗规,加以自己无能,不得不麻烦叔父;如果再分出先王的大礼来报答寡人的私德,那么,叔父也会厌恶寡人,责备寡人了。否则,寡人岂敢有所吝惜?前人说过:‘身上的佩玉改了样,走路的气派不一样。’如果叔父能发扬伟大的美德,改姓换代,开创一统天下的大业,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自然可用天子的服饰文采以安抚百姓,寡人也许会流放边疆,还有什么话可说?如果叔父仍保持姬姓,位列公侯,以恢复先王规定的职分;那么,天子所用的大礼就不可更改了。叔父还是努力发扬德行吧,您所需要的事物自然会来的。就算我敢因酬私德而改变先王的制度,从而玷辱了天下,又如何对得起先王和百姓?又如何推行政令?否则,叔父有的是土地,就是开通墓道举行隧礼,寡人又从何知道呢?”

        晋文公于是不敢请隧礼,接受赏赐的土地,回国去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火烧公宫 公元前636年,夏历新年到来前的几天,在外流亡达十九年之久的重耳终于回国即位,成为开创晋国霸业先河的一代...
    逸川阅读 2,213评论 2 12
  • 阿德勒说每个儿童追求优越感都必须符合社会标准,这样才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可是每个儿童都是生命的奇迹,都是独一...
    郑元根阅读 569评论 0 1
  • 笙歌子夜音琼澈,鼠动虫鸣辱不惊。 烦燥皆因寒寂寞,心平静空热酣中。
    一一无痕阅读 344评论 33 20
  • 傍晚,我是独自一人去看了冯小刚和严歌苓的《芳华》。 不大的影厅,熙熙攘攘地坐着观影的人,我一人落坐在最后一排,专属...
    小沈童学阅读 796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