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俏笑,暗香浮动,淡淡的花香弥漫在六月里,滋润着一帘幽梦。 六月承载着很多美好,天空要清澈,晚风要温柔,孩子们的高考要一切都好。牵动着无数学子家长的高考刚刚结束,有人笑,有人哭,无论结果如何,即将面临的都是人生中的一大转折,志愿的填写,在选择校与校之间又是一场博弈,无论怎样,我们都会为孩子做个保底,以确保孩子最坏的情况还能有学可上,保底了学校,可我们为孩子保底人生了吗?
当我们因爱而结缘,孕育着新生命出生哪一刻,我们欣喜欢乐,“孩子,欢迎来到我们这个小家庭,妈妈不奢求你有多大的成就,只愿你一生平安快乐!”,每一位家长的初心都是希望孩子能健康平安的长大,从未在出生那一刻说,我要我的孩子考个年级第一,考个清华北大,考个博士研究生,孩子随着慢慢的成长,不知何时,我们忘了初心,对孩子越来越多的要求。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80后鸡娃,90后内卷,00后躺平:拼命鸡出来的娃,最后都成了平凡人”。文章讲述一位妈妈经过从小拼命的让孩子学习,最后也确实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导演,某一天她突然打电话给妈妈,告诉她,她准备自杀,她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累了一辈子,拼了一辈子,可就为了“争”让她觉得她活不下去了,她已经成为了争夺的机器,停不下来了,经过一番思想的斗争,最终她没有选择这一步,可妈妈在经历这件事后,反省着、思考着自己的教育,是哪里出错了,是“鸡”得不对吗?她说她现在不求孩子成功,但求孩子能健康平安。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经不住社会的洪流,经不住个人的焦虑,拼了命的想让孩子成功,转了一圈下来,还是回到了当初的初心——能健康平安,如果文中的主人公最终没有争扎成功,那这位母亲不知会如何?
高考我们为孩子选择保底学校,可孩子的人生我们为他保底了吗?你做了什么准备工作是孩子在外经历一番之后,是能回到你的身边的。
前一阵一位朋友的孩子准备今年出国,因为疫情去年就在家多待了一年,今年无论如何都得要上学,面对现在国际疫情,孩子出国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是未知的,而我的朋友却并没有做到保底他的人生,以下是我和朋友的对话内容。
我:孩子今年还出吗?
朋:大概率还是要出去的。
我:你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让他出去呢?不担心疫情吗?
朋:我最近关注了几个英国的公众号,了解到哪边的疫情最近还好,不算严重,马上也要解封了,应该能出,再加上那么多孩子为了学习还不是得出去啊。
我:你心真大。
朋:不出不行啊,在家都耽误一年了。
我:耽误了又怎样?你送孩子出国的初心是什么?
朋:让孩子出去见识一番,他也总得要学点东西吧。
我:国内不能读吗?
朋:可以读,只是孩子因为读国际学校,现在考国内有些困难了,并且孩子选择的这个专业也是他喜欢的,国外会发展得好些,国内这个专业暂时现在没有。
我:你培养孩子的初心是什么?
朋:我对家庭教育很重视的,这个专业都是孩子喜欢的,我会让他成为他自己的,不会强加给孩子的,我很尊重他的选择。
我:你的初心难道不是希望健康吗?
朋:嗯~~好像是哈,如果都不健康平安了还谈什么其它呢?
我:那你为了这个做了什么准备,为孩子保底没有?
朋:我还打听了一些机构,通过机构也了解了一些国外的信息,应该没问题。
我:怎么了解的?你有亲自看到哪边情况吗?有持续了解吗?有没有让在哪边的朋友发些视频之类的?
朋:这倒没有,只是听了很多信息。
我:他就算真要出去,你如何给孩子保底,如果真在外面出了事,他该如何,你有做这方面的工作吗?
朋:这倒还没有,我想他去的时候我再了解一下,学校应该会给出这方的建议和信息的。
我:你这不是为孩子保底,也没有考虑孩子的安全,没有做到防范措施,你只是凭着你的想象,而并没有行动,你了解到英国大使馆的电话吗?你了解了英国的就医情况吗?
这一问,朋友就懵了......
平日里我们花在孩子身上的功夫不少,为他找培训班,盯着他的成绩,帮他择校,帮他职业规划,帮他对比哪个机构哪个学校更适合他,看起来花费的时间精力不少,也感觉自己已经帮孩子做的分析、准备已经够充分了,自认为掌握的信息很全面了,但却不知什么时候丢掉了当初的初心,当初看着刚刚出生时孩子那个纯粹的生命,那一份对生命的尊重,那一份只求健康平安的心,而对于健康的理解,我们往往只会停留在身体的层面,忽略了心灵的层面,现在的孩子被“鸡”得严重的心理问题,焦虑、抑郁、脆弱,动不动就是寻死、自杀,当真的发生此类事件后,父母都会悔不当初,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的做到人身的保底,我们只是想当然的觉得我的孩子不会发生这些事情,带着些许的侥幸,却没想过,如果发生了我该怎么办,孩子会怎么样,那个时候我会承受吗?如果不能承受,那现在我能做的是什么,能真正帮到孩子的是什么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