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偏偏爱渣男/女?

最新学习成果与你分享,这次我们一起来探讨:

你为何偏偏爱渣男/女

解析"渣男/女"吸引力的心理密码

学会识别与挣脱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1:“渣”的表现形式,何为渣男/女

2:“渣”形成的原因

3:“渣”对哪种人有效

4:如何识别和挣脱“渣”

1:我们谈及渣男/女,一般有多个标签,比如:对感情不专一、朝三暮四、三分钟热度、同时游走于多名异性(同性)之间、谎言欺骗、物化异性、只索取不付出、三不原则: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归总而来,从渣的人格特点来总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①以自我为中心(只为自己着想)

②缺乏同理心(无法对他人感同身受)

③不能担责(不是意识上的不愿意,而是不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和心智)

④有很强的心理操控能力

基于以上,我们引出第二个话题,“渣”是如何形成的↓↓↓

2: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渣男/女,并不是意识层面的“坏”,而是一种人格缺陷导致的行为模式,就像一个人的人格是:自我的、缺乏同理心的、无力的,这是很难改变的

这样的人从心理层面来讲,更多是一种病症,可以称为“唐璜综合征”,也可以理解为是:依恋障碍

他们一般会有挺强的社会功能,其中也不乏财富-地位-权势很高的人(特朗普),但这些社会属性和一个人的幸福感完全无关

人都是关系的产物,我们之所以感到幸福,是因为我们在关系中相互滋养,关系包含:血亲、姻亲、友情、依恋,如果一个人觉得人生无意义,大概率是他的关系出了问题

依恋障碍就是:一个人无法依恋别人,无法和他人建立深度关系,亲密让他感到不适想要推开

这样的人格形成是基于早年的依恋模式,好的自恋模式是:每个孩子从小和养育者的互动中,父母会强化他的好的体验,对孩子给予正向的引导,孩子就会发展出较强的探索能力,去对外界不断探索,包括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兴趣爱好……

又因为父母给予孩子的肯定,孩子在探索中才能胜任挑战,完不成的努力他会不断挑战,挑战成功了会加上他的信心,最终他坚信自己有能力能完成挑战,这样就获得了成就感

以上是健康的孩子发展模式

而依恋障碍的孩子的发展模式在一开始就走的有点磕绊和崎岖,孩子在幼年时,父母没有给到正向引导,忽视孩子的需求,灌输错误的价值观:只有听话-省事-好成绩才是父母看中的,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把注意力投向其他方面:学习成绩、自我成就

这是一种得不到以后的找补,成年后会用更大的成就来兑换别人对他的关注,所以他们大多个人形象和自我能力都比较出众,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关系,用更多的关系来防御深层次的依恋关系

而和他们的相处模式大多是以控制为主导,把控制扭曲为“我对你好”,继而设置障碍,让你达不到,强化你是弱的,他是强的的信念,当你努力达到之后,他会设置更大的障碍,而给予更大的贬低,陷入一种永远无法达到对方要求的漩涡中,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PUA

3:什么样人格的人会陷入渣男/女的游戏中无法自拔呢?

①低自尊:讨好型人格

成长过程中,很多孩子都没有好的教养环境,如果他的天赋强,智商高就会把注意力投注到学业上获得成就感

有一些头脑并不聪明,但他身强体壮,他就会发展出,用拳头解决问题,打趴这个世界,成为校园里的小霸王,这也是一种自我肯定的方式

而有一些头脑不聪明、体格又弱的,他们的发展策略只能成为讨好型,讨好别人,按别人的要求形式,而我们的家庭教育和社会风气更容易让孩子成为讨好型的人,失去自我,不尊重自我的感受

这种讨好型和渣男/女,是一种绝配,陷入他们设置的陷阱中无法自拔

②圣母心:拯救型

这种类型的人,人各种缺乏“哀悼”的能力:

考试考砸的,我们会如何引导孩子?

没关系,下次一定能考好?

这次是题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只要再努努力,成功终将属于你?

这都是在错误的引导,屏蔽孩子的感受。

我们应该说:考砸了,你很难过,是的这种感受并不好!

接受孩子的感受,让他体会这种失败,并告诉他,虽然很难过,但没什么大不了,难过不会杀死你

孩子拥有哀悼的能力,就不会在错误的道路上一错再错

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在关系中很痛苦,但就是放不下沉没成本,觉得我一定能拯救对方,一定能让他回心转意,就是不愿看清事实,在自己虚构的幻想中一意孤行,因为这样总比接受自己的失败更能让他接受

这样的人不光是在关系中,在任何败局中,都很难走出:投资失败-事业失利…(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

他们无法接受关系破裂以后的空洞感,一种即使是坏关系也好过没关系的执念,让他们无法自拔

4:识别和挣脱

最关键的点是:依赖自身发展主体性

①:核心是对自我感受和需求的确认感,如果你在关系中感到委屈-愤怒,请尊重自己的感受,不管他人如何说,都要以自我为中心

因为感受没有对错,观点都是主观的,认可自己的观点是第一步

②:避免过度担责

清晰分清楚哪些是我该承担的,哪部分不归我管。

我们的文化教养出来的人很多都会过度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不属于我们的责任,要懂得用“关我屁事”来撇清和自己的关系,避免过度消耗

③:适当表达攻击性

我们太容易压抑自己的感受,害怕和别人起冲突,每一次的情绪挤压都会进入潜意识,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长此以往我们会莫名的发火-路怒症-一点就着,而我们却根本意识不到为啥自己有那么大的情绪

适当表达自己的攻击性,是对自我感受的最大尊重,生气的时候就骂出去,想发泄的时候就使劲发泄

总结:基于以上的表述,希望我们都能对“渣”有更深的理解,不渣也不被渣

爱护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远离渣男/女,过舒坦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