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小说通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兴衰史,展现了虚构小镇马孔多从创建到繁荣再到消亡的百年历程。
核心主题:
- 孤独与宿命:家族成员重复的名字与命运暗示了无法逃脱的轮回,孤独是他们的共同结局。
- 历史与遗忘:马孔多的兴衰影射拉丁美洲的殖民、战争与现代性冲击,最终被飓风抹去,象征被遗忘的历史。
- 魔幻与现实:超自然元素(如升天的美人儿、预言手稿)与现实交织,模糊了真实与虚幻的界限。
关键人物:
-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家族创始人,因执迷科学与幻想发疯,被绑在树下死去。
- 乌尔苏拉:坚韧的母亲,见证家族百年沧桑,死后家族加速衰败。
- 奥雷里亚诺上校:发动32场战争均失败,晚年沉迷制作小金鱼,在孤独中死去。
- 梅尔基亚德斯:吉普赛先知,留下预言家族命运的神秘羊皮卷。
结局:最后一代人因乱伦生下带猪尾巴的孩子,马孔多被飓风摧毁,百年家族彻底消失,呼应羊皮卷的预言:“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小说以瑰丽的想象、繁复的叙事和深刻的隐喻,探讨了人类存在的孤独本质与历史的循环往复。
科学消除了距离。用不了多久,人们不出家门就能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
爱情或许可以是一种比夜晚幽会中疯狂而短暂的快乐更平和深沉的感觉。
这病一旦进了家门,谁也逃不了。
于是到了星期一凌晨整个镇子都醒着。
失眠症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也就是说,患者慢慢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就开始淡忘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
失眠者开始生活在由纸牌萌生的模棱两可的世界中。
来访者看出了他的做作,感觉到自己已被遗忘,那并不是心中暂时的尚可补救的遗忘,而是另一种更残酷且不可逆转的遗忘,他对此绝不陌生,因为那正是死亡的遗忘。
它会变成一座光明的城市,矗立着玻璃建造的高楼大厦,却再没有布恩迪亚家的丝毫血脉存留。
他不知自己从何时开始飘了起来。他看见朋友们和那些女人在耀眼的闪光中浮游,没有体积没有重量,他们所说的言语未经双唇,他们神秘的手势与表情彼此疏离。
但最后那段日子他没了胃口,只吃蔬菜过活。很快他就显出素食者特有的孤清模样。他的皮肤上覆着一层柔软的苔藓,与那件不分季节永不离身的坎肩上滋生的相仿,他的呼吸间散发出熟睡动物的臭气。
此时此刻连重议婚期的念头也会被视为大不敬,恋人关系就此永远停滞不前,沦为无人再去理会的倦怠爱情,仿佛昔日为了亲吻而熄灭灯火的情侣已被抛弃,屈从于死神的淫威。
一股强似龙卷风却又惊人精准的力量将她拦腰举起,三两下扯去N衣,像撕裂一只小鸟一般,她得努力支撑着才不至于死在当场。她感谢上帝让自己拥有生命,随即失去神志,沉浸在由无法承受的痛苦生出的不可思议的快感中,扑腾挣扎于吊床这热气腾腾的泥沼间,喷出的血液被泥沼像吸墨纸一样吸收了。
自由派,他说道,都是些共J会分子,心术不正,主张绞死J士,实行世俗婚姻并允许离婚,承认私生子和婚生子享有同等权利,试图分裂国家建立联邦制以剥夺最高当局的权力。而保守派不同,他们直接从上帝那里获得天赋权柄,以维护公共秩序和家庭道德为己任;他们是基D信仰和当局权威的捍卫者,绝不允许国家F裂搞Zi治。
当烧伤痊愈时,那些蛋清似乎也使她心中的创伤愈合。这场悲剧为她留下的唯一外在痕迹便是裹在伤手上的黑纱,她到死也没摘下。
自从少年时代开始对自己的预感有所意识,他就想死亡的来临会有一种不容置疑、不可改变的明确征兆来预告,但如今还剩几个小时就要上刑场,那征兆仍未出现。
她将自己包覆在高傲的厚壳里,尘世间的一切诱惑都无法将其打破。
驱使他钻进她蚊帐的不再是对黑暗的恐惧,而是对天明时感受她温暖呼吸的渴望。
她亲手将他抚养大,未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成为宽慰自己孤独的良药。
他在午饭时的怀旧,他口中的趣闻轶事,都不过是昔日性情的残余。
诸位把这场可怕的游戏玩的很认真,你们做得不错,因为你们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但是请别忘了,只要上帝还让我们活着,我们就还是母亲,不管你们有多么革命,只要没规矩,我们就有权脱了你们的裤子打一顿。
这时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惶惑的心灵永远失去了平静。起初他陶醉于凯旋的荣光、不可思议的频频得胜,濒临显赫声名的深渊。
一种内在的寒冷直入骨髓,即使烈日当空也让他不堪其苦,好几个月都难以安眠,到最后成了习惯。权力带来的陶醉消失于阵阵烦恼之中。
壁上石灰墙皮剥落,角落里肮脏蛛网絮结,秋海棠落灰蒙尘,房梁上白蚁蛀痕纵横,门后青苔累累,然而乡愁的精巧陷阱徒然虚设,这一切都没能勾起他的忆旧伤怀。
一瞬间,他意识到半个多世纪的操持给她留下了种种创伤与疤痕,也证实了这些磨难并不能在自己心里激起分毫怜悯。于是他做出最后的努力,在心中寻找情感腐蚀殆尽的所在,却没能找到。
此后的日子,他忙于毁去在世上留下的一切痕迹。
她从家族漫长历史上重复命名的传统中得出了在她看来无可争辩的结论:所有叫奥雷里亚诺的都性格孤僻,但头脑敏锐,富于洞察力;所有叫何塞•阿尔卡迪奥的都性格冲动,富于事业心,但命中注定带有悲剧色彩。
将远离战争、斗鸡、放荡女人和疯狂举动,这四样灾难在乌尔苏拉看来正是造成家族衰落的罪魁祸首。
她们的精湛技艺令传统的风月套路彻底改观,她们在社会福利方面的贡献将过气的卡塔利诺店远远抛在后面,使整条街变成一座市场,其间日式灯笼灯影摇曳,手摇风琴琴声忧伤。
无论何时,或睡或醒,从最庄重到最卑下的时刻,她都会想起丽贝卡,因为孤独已经为她筛选记忆,将生活在她心中累积的无数垃圾进行焚毁,并净化、升华了其他记忆,即那些最苦涩的记忆,使其永远存留。
称电影不过是一种造梦机器,不值得观众如此激情投入。听到这一令人沮丧的解释,不少人认为自己成了吉普赛人又一新奇发明的牺牲品,决定再也不来剧院,因为自家已经有够多的烦恼,不必再为那些虚幻人物装出来的不幸落泪。
上帝仿佛决心要试验人类惊奇的极限,令马孔多人时时摇摆于欢乐与失望、疑惑与明了之间,结果再没有人能确切分清何处是现实的界限。
这些Y靡放荡的风月高手,古老技艺无一不精,药膏器具无所不备,能够使无能者受振奋,腼腆者获激励,贪婪者得餍足,节制者生欲望,纵欲者遭惩戒,孤僻者变性情。
岁月流逝,她却永远停留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对各样人情世故越发排斥,对一切恶意与猜忌猜疑越发无动于衷,幸福地生活在自己单纯的现实世界里。
直到羁留尘世的最后一刻,她都丝毫不曾察觉自己红颜祸水的宿命意味着日常生活中的灾难。
在香蕉林中弥漫着湿润气息又杳无尽头的小径间漫步,那里的寂静仿佛刚刚从别处迁来,崭新未用,因此还不能正常传递声音。有时候在半米的距离内听不清别人说话,在种植园另一头却能听得清清楚楚。
和她一起永远消失在连飞的最高的回忆之鸟也无法企及的高邈空间。
美人儿蕾梅黛丝独自留在孤独的荒漠中,一无牵绊,她在没有恶魇的梦境中,在费时良久的沐浴中,在毫无规律的进餐中,在没有回忆的漫长而深沉的寂静中,渐渐成熟。
胎儿在母腹中的哭泣不是赋予或预言能力的先兆,而是缺乏爱的能力的明显信号。
一个人只要能完全拥有良心上的安宁,就可以不断进食直到疲惫无力为止。
在梦中,他记起前一夜以及近年来无数个夜晚自己都做过同样的梦,知道醒来时就会遗忘,因为这个不断重复的梦只能在梦中想起。
读书取代了以前的情爱八卦、和女友一起进行的密室探险,这倒不是因为有人强迫,而是因为她不再有兴趣讨论已经众所周知的所谓秘密。
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她的内心不再为任何苦痛而波动。
一分钟的和好抵得过一辈子的友谊。
世界好像在原地转圈。
人们走投无路,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渐渐向中心缩拢,因为机枪子弹仿佛不知餍足又条理分明的剪刀,正像剥洋葱似的将周边有条不紊地逐一剪除。
雨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间或有细雨绵绵的日子,一开始人人都还身着盛装,带着久病初愈的神情预备庆祝天晴,但很快便习惯了将这些间歇当作滂沱重现的前奏。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两点,一轮懵懂的猩红色太阳照亮世界,那阳光如砖尘般粗粝,又几乎如水般清凉。此后十年滴水未降。
第三代阿拉伯人仍坐在同样的地方,带着和祖辈父辈同样的神态。
最初人们以为是瘟疫。
她将过去与现在完全混淆,即使在她死前的两三次清醒时刻,家人也无法判断她说的是当下的感受还是过去的回忆。
人们一派懈怠,遗忘却日益贪婪,无情地吞噬一点一滴的记忆。
别错过机会,人生比你想象的要短。
原来时间也会失误和出现意外,并因此迸裂,在某个房间里留下永恒的断片。
他每天醒来都觉得喉咙里打了个结,就像想哭又强忍住的哽咽感。
从此,房间再无法幸免于灰尘、热浪、白蚁、红蚂蚁的侵蚀,蠹虫注定要将书本和羊皮卷中的智慧化为粉末。
柔嫩的苔藓在墙上蔓延。杂草荆棘占满庭院之后又顶穿长廊的水泥地如同击碎一面玻璃,那裂缝间还涌出小黄花,与一个世纪前乌尔苏拉在梅尔基亚德斯放假牙的杯中发现的花朵一般无二。
颠倒了年月,何况每一天都如此相似,简直感觉不到时光的流逝。
他觉得加斯通并不像表面那样愚蠢,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拥有无限坚忍、能力与耐心的男人,打算以无穷尽的讨好、无止境的迁就、永不说“不”,令妻子感到厌倦,陷入自己织下的罗网,直到有一天再也无法忍受幻梦沦为庸常,主动收拾行李返回欧洲。
因为一个世纪的牌戏与阅历已经教会她这个家族的历史不过是一系列无可改变的重复,若不是车轴在进程中必不可免地磨损,这旋转的车轮将永远滚动下去。
昔日的土耳其人大街已沦为被遗忘的角落,最后一批阿拉伯人沿袭千年传统端坐在门口等待死亡的到来,尽管最后一码斜纹布早已售出,幽暗的橱窗里只剩下一个个无头的模特。
只要能确定你我在这一刻的存在就够了。
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