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计:瞒天过海
意思是:用极大的欺骗和谎言,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使敌人不察觉。
例子是:薛仁贵用“瞒天过海”之计,瞒着唐太宗渡过大海,攻打高丽。
第二计:围魏救赵
意思是:用迂回的方式,攻击敌人的要害或后方,迫使敌人撤退或分散。
例子是:孙膑用“围魏救赵”之计,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解除了魏军对赵国都城邯郸的围困。
第三计:借刀杀人
意思是:利用别人的力量或手段,去消灭或陷害自己的敌人。
例子是:曹操用“借刀杀人”之计,利用袁绍和公孙瓒的矛盾,挑起两者的战争,削弱他们的势力。
第四计:以逸待劳
- 意思是:保持自己的精力和体力,等待敌人疲惫或松懈时,再发动攻击。
- 例子是:刘备用“以逸待劳”之计,在白帝城安排好后事,等待曹操率军追击时,再派诸葛亮率领众将出击。
第五计:趁火打劫
- 意思是:趁着敌人遭受灾难或危机时,乘机攫取利益或发动进攻。
- 例子是:项羽用“趁火打劫”之计,在秦朝发生陈胜吴广起义时,率领楚军进入关中,攻占咸阳。
第六计:声东击西
- 意思是:用假象或虚张声势,误导敌人注意力,而在另一方面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
- 例子是:诸葛亮用“声东击西”之计,在荆州布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而在西川布置木牛流马、草船借箭等伎俩,欺骗曹操。
第七计:无中生有
- 意思是:凭空捏造事实或情况,迷惑敌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 例子是:曹操用“无中生有”之计,假装与刘备联姻,诱使刘备离开荆州,然后派人夺取荆州。
第八计:暗渡陈仓
- 意思是:在敌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秘密地调动兵力或物资,为进攻或撤退做好准备。
- 例子是:刘备用“暗渡陈仓”之计,在曹操围困汉中时,暗中派赵云率军渡过陈仓道,出其不意地攻打长安。
第九计:隔岸观火
- 意思是:对别人的危难或纷争不予援助或干预,而在一旁看热闹或等待时机。
- 例子是:孙权用“隔岸观火”之计,在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时,坐山观虎斗,不参与战争,保持自己的实力。
第十计:笑里藏刀
- 意思是:表面上和气友好,内心里却阴险狠毒,暗中设计害人。
- 例子是:曹操用“笑里藏刀”之计,在宴请马超时,故意赞美马超的父亲马腾,暗示马超效忠自己;而在酒宴结束后,却派人将马腾杀死。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 意思是:用别人或其他事物来顶替自己或本来的事物,以逃避危险或过错。
- 例子是:刘邦用“李代桃僵”之计,在与项羽争夺天下时,假装让韩信为主将,自己为副将,以避免项羽的怀疑和攻击。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 意思是:趁机拿走别人的东西或占据有利的位置,而不引起对方的注意或反抗。
- 例子是:韩信用“顺手牵羊”之计,在攻打赵国时,先占领了赵国的粮道和要塞,然后再进攻赵国的主力军。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 意思是:用小的行动或试探性的攻击,来观察敌人的反应或暴露敌人的弱点。
- 例子是:曹操用“打草惊蛇”之计,在攻打袁绍时,先派小股兵马去骚扰袁绍的边境,以探知袁绍的兵力和部署。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 意思是:利用已经消亡或衰败的事物,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以欺骗敌人或达到目的。
- 例子是:刘备用“借尸还魂”之计,在汉中之战时,假装自己已经死亡,让诸葛亮扮作自己出席军议,以鼓舞士气和稳定局势。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 意思是:用计谋或诱惑,引诱敌人离开有利的位置或重要的人物,然后趁机攻击或拿下目标。
- 例子是:周瑜用“调虎离山”之计,在赤壁之战时,派黄盖假投曹操,诱使曹操率领主力水军出战,而留下曹操的亲信蒋干在船上,然后派人夺取了曹操的军令状和水军旗帜。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 意思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敌人,先故意放松一些,让敌人有逃跑或反击的机会,然后再出其不意地收紧或追击。
- 例子是:诸葛亮用“欲擒故纵”之计,在五丈原之战时,先故意放走了逃跑的司马懿,然后再派赵云率军追杀,将司马懿围困在长坂坡。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 意思是:用自己的粗浅的意见或低劣的东西,来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或优秀的东西。
- 例子是:刘邦用“抛砖引玉”之计,在与项羽争夺天下时,先派张良去拜访韩信,说自己愿意让出关中给韩信,并送给韩信一块砖头,以此来考验韩信的才能和忠诚。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 意思是:在作战时,抓住敌方首领或核心人物,以摧毁敌方的指挥系统或士气。
- 例子是:岳飞用“擒贼擒王”之计,在平定金国叛将张宗奴时,先派精兵突袭张宗奴的大营,活捉了张宗奴本人,然后再轻易平定了叛乱。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 意思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消除敌人的依靠或支持力量,使敌人失去斗志或行动能力。
- 例子是:曹操用“釜底抽薪”之计,在官渡之战时,派兵袭烧袁绍的粮草,使袁绍军队陷入饥饿和混乱。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 意思是:趁着混乱的局面,做一些不正当的事情,或者趁机达到自己的目的。
- 例子是:刘备用“混水摸鱼”之计,在赤壁之战后,趁着曹操撤退的混乱,派关羽率军追杀曹操,并夺取了荆州。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 意思是:用计脱身,抛弃无用的东西,保全自己的生命或主力。
- 例子是:赵括用“金蝉脱壳”之计,在长平之战时,为了逃避秦军的围困,派出一部分士兵假装突围,自己则率领主力从暗道逃走。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 意思是:先设下圈套或伏兵,引诱敌人进入包围圈,然后一举歼灭敌人。
- 例子是:韩信用“关门捉贼”之计,在攻打赵国时,先故意放弃了几座城池,引诱赵军追击,然后在平原设下重重伏兵,将赵军围困于平原。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 意思是:结交远方的国家或势力,而进攻邻近的国家或势力,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
- 例子是:秦始皇用“远交近攻”之计,在统一六国之前,先与远方的匈奴结盟,然后再集中兵力攻打周边的韩、赵、魏、楚、燕、齐等国。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 意思是:借口要经过某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上是要侵占或攻打该国家或地区。
- 例子是:周武王用“假道伐虢”之计,在伐纣之前,借口要经过虢国(今陕西岐山县东南),实际上是要消灭虢国这个商纣的盟友。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 意思是: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或者用次品冒充好品,欺骗敌人或对方。
- 例子是:曹操用“偷梁换柱”之计,在官渡之战时,派人偷换了袁绍的军令状,使袁绍的部将高览误杀了袁绍的另一部将颜良。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 意思是: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或者借用别的事物来影射或暗示自己的真正意图。
- 例子是:刘备用“指桑骂槐”之计,在三顾茅庐时,借用孔明的草庐和三顾之礼来暗示自己的卑微和诚意,以打动孔明的心。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 意思是:假装痴呆或发疯,掩人耳目,另有所图,或者为了避免祸患而装傻。
- 例子是:刘备用“假痴不癫”之计,在荆州时,假装不会下棋,让诸葛亮替自己下棋,以探知诸葛亮的才能和性格。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 意思是:先怂恿或利诱别人做某件事情,等到别人上当后,再拿走支持他们的东西或条件,使他们陷入困境或危险。
- 例子是:曹操用“上屋抽梯”之计,在许都时,怂恿刘备去攻打袁绍的残余势力,等到刘备攻下了冀州后,再派兵夺取了荆州。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 意思是:在本来没有的地方强行装点出一些东西来,以欺骗敌人或对方的眼睛。
- 例子是:诸葛亮用“树上开花”之计,在空城计时,命令士兵在城墙上挂满彩色绸缎,以假象欺骗司马懿。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 意思是: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或者趁机夺取别人的地位或权力。
- 例子是:项羽用“反客为主”之计,在垓下之战时,趁着刘邦军队困于垓下而自己占据优势地形时,向刘邦提出和议,并要求刘邦让出关中和西楚霸王的称号给自己。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 意思是:利用美女或色情的手段,诱惑敌人或对方,使其失去理智或泄露秘密。
- 例子是:吕布用“美人计”之计,在三国时期,被貂蝉这个美女所迷惑,背叛了自己的义父董卓,最后被曹操所杀。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 意思是:在敌人强大而自己弱小的情况下,故意放弃抵抗,装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以吓退敌人。
- 例子是:诸葛亮用“空城计”之计,在三国时期,面对司马懿率领的大军围攻荆州时,故意打开城门,自己坐在城楼上弹琴,令司马懿不敢轻举妄动,最后撤退了。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 意思是: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或不信任,挑拨离间,引起内讧或叛变。
- 例子是:曹操用“反间计”之计,在官渡之战时,利用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的不满,收买他为内应,使他出卖了袁绍的军情和弱点。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 意思是:故意伤害自己或牺牲自己的利益,以达到欺骗敌人或赢得信任的目的。
- 例子是:韩信用“苦肉计”之计,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时,为了让刘邦相信自己的忠诚,故意让刘邦鞭打自己一百下。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 意思是:把几个不同的计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例子是:诸葛亮用“连环计”之计,在火烧赤壁之战时,先派黄盖假投曹操,并用苦肉计让曹操信任他;然后派鲁肃借草船给曹操,并用反间计让曹操将船只连在一起;最后派黄盖率领火船冲向曹操的水军,引发大火。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意思是:在形势不利,没有成功希望的情况下,选择退却或逃避,以保存实力,等待时机。
- 例子是:刘备用“走为上计”之计,在败给曹操的赤壁之战后,带领残兵败将逃到江南,并借助东吴和益州的力量,重新恢复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