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说,他可能抑郁了。
问他有什么症状?
他说觉得不快乐、不开心,感觉像是失去了开心的能力!
这个事儿一摆到桌面上,大家立马炸锅了。
因为——我们也有同样的感受!
仔细回想一下,这些年让我快乐的事儿,屈指可数:
买房了、结婚了、有娃了、买车了、升职了、加薪了...
哥们儿说,升职和加薪不能算做快乐的事。
原因是,只有升职当天是快乐的,但只有一下而已,紧随其来的是升职后的压力倍增。
根据媒体报道的数据,在当前中国民营企业中,高管平均离职时间为9个月... 我依据自己的经历算了一下,上家公司在职46个月,顶头上司换了13位,平均3个半月换一次领导,足以证明这一点。
加薪也不算,因为在一家公司内加薪有幅度限制,本质上并不能给生活带来本质的飞跃,只能叫做缓解痛苦。
这样算下来,快乐的事儿就更少了。
看来,那些能对我们生活发生本质变化的大事,可遇不可求,只能着眼于从小事儿中寻找快乐了。
我找了几个让我们不快乐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支了几招,拿出来跟大家讨论,不喜勿喷...
问题一:能应付的挑战越来越少了
回想学生时代,学习压力并不轻松,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课+三节晚自习=每天十一节课,但那时候我们朝气蓬勃,快乐不断。
为什么?
因为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自己在成长。
听一节课,做几道新题,老师在作业本上画了一道红勾,这就证明我们获得了新知识,挑战成功!
大小测验、期中期末考试、高考、奖学金、毕业答辩...这些都像是游戏里的关卡一样,我们一路披荆斩棘杀出来,每过一关,既是对自己的肯定,也让一个道理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付出就有回报!”
然而对这个道理越是深信不疑,后续的噩梦也就越接连不断...
步入社会以后,突然发现:这个世界不是单线程串行运转的,而是由多线程并行交织运作的。
刚搞的一个方案,还没来得及高兴,客户的需求就变了...
自认为考虑周详万无一失的提案,一上会就被老板骂个狗血淋头...
按下葫芦浮起瓢,过去跟同班同学比成绩,多少算知己知彼,现在要跟无数个看不见的对手同台竞技,猝不及防...
你上心的时候,队友拖后腿了...
你认真的时候,被老板否决了...
你永远猜不到,刚刚完成的事,只是另一次迭代的开始,还是前功尽弃的从头再来。
成功变成了侥幸的事儿,要靠运气,十拿九稳的自信一去不返了。
第一招:大事化小
还记得咱们是怎样高考的么?
高考的录取原则是按总分排名录取的,但总分是由各科成绩累加合成的。
按照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把一项大事,拆解成不同的小事,逐一突破。
每完成一件小事儿,就造就一份小小的成就感。
举个例子:一个方案,由十个章节组成,每个章节描述不同的问题。原来把整个方案看成一个整体,只能获得一份成就感,现在拆成十小份,就有了十个成就感。
类似的做法还有:把一个大项目,拆解成几个小阶段,每个阶段设置一个短期可达成的里程碑目标,这样就把压力分解了。
第二招:找帮手建同盟
有人问比尔盖茨,如果重新来过,还能不能再建造另外一个微软帝国出来?
盖茨回答:如果从现在的团队中带走100个人,就可以。
刘备有五虎上将;
曹操有荀彧、郭嘉、程昱、贾诩;
马云有十八罗汉、腾讯有五位联合创始人...
吕布号称三国第一猛将,也架不住刘关张三兄弟的车轮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个人建成的。
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
孤军奋战自古就是兵家大忌,单枪匹马,是为匹夫之勇,别再一个人扛了,那是死路一条。
同样以一份方案为例:十个章节找不同的人负责,各司其职,效果必然肯定比一个人做要好。
第三招:矛盾准确化
李诞曾在脱口秀里说:世界上有两种人有事不直说,一种是中国人,还有一种是中国女人。
我认为还应该加一类:中国的领导。
大多数领导喜欢模棱两可地故弄玄虚。
具象化的表现为:你披星戴月的搞定一个方案,拿给领导时,他觉得这方案不行,只会跟你扯一些格局、层次、愿景之类大道理。
对付大道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细节来还击。
就问他:方案里一共十章,具体哪一章不行,不行在什么地方?建议怎么改?
不成的话,再问他:我写的方案不行,那您觉得哪个方案行?让我画虎,您先给只猫啊。
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问题二:获得的认可越来越少了
上学的时候,考得好,家长和老师会夸你。
谈恋爱的时候,在情人眼中你是最迷人的,Ta骄傲的眼神是对你最大的认可。
而现在,所有你做的正确的事,都被认为是——应该的!
应该的——就意味着,本来就是这样,不需要认可。
但没有认可,我们就会失去激励和动力。
要想自己活得舒服,得先制造一个舒服的环境。
第一招:营造互相认可的和谐环境
打造一个快乐基地,不管社会多么残酷,家始终是我们避风的港湾,这一点一定要牢记。
只有家里充满和谐、温暖,我们才能用爱作为动力去迎战生活和工作的艰难。
怎么打造?——就是【夸】
“老婆,今天的身衣服实在太显你的气质了。”
“儿子,你一回家就把作业写完了,简直太优秀了。作为你的爸爸,我非常骄傲!”
“老公,我今天新做的头发,漂不漂亮?快夸我!用十个词夸我。”
团队里,也用同样的方法。
“小王,你上次做的那份报告,我觉得很有借鉴意义,给大家普及一下吧!以后大家都以你的模板做标准。”
“老刘,你这个方案写的很清晰,重点和优势也很突出。只是第三章略显单薄,你是不是在故意试探我啊!”
“这次的PPT做的很棒,展现方式和观点表述都很新颖。谁做的?没想到咱们团队还有这种大神呢。”
在互相支撑和共同勉励下,团队才能走的更远。
当然,也需要提醒一下尖酸刻薄的同事“刘哥,以往我可是以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对你的,你老这么挖苦我,我不开心了啊!”
第二招:积累自信资本
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关于构筑自信的书籍,不乏很多科学家、心理医生以专业的角度的进行分析的著作。
我也看过很多,但说实话,对我帮助不是很大。
我自己总结了一个方法,我称之为【案例法】。
简单说,就是用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来武装自己。
我们什么时候最迷茫?
就是当我们面对一件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手脚无措的时候压力最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工作中做过的每件事的产出物都做了留存。
也会收集别人做个的案例。
不要记在脑子里,因为时间长了会忘记的。
以后再遇到一个任务时,先翻一下这些文档记录,看有没有类似的案例。
有了模型骨架,往里面填肉就可以了。
处理事情的模型积累的越多,就会越坦然。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说过:对应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积累100套模型就够了。
第三招:适当吹牛
你必须得承认:我们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希望你过得不好的。
倒不是说他们心眼儿有多坏,这是人类骨子里的潜意识决定的。
你不能怪他们,但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比如:过年回家,七大姑八大姨逼问你赚多少钱的时候,如果你如实说“三千块”,很有可能会遭到无意的嘲讽(很多时候他们真的是无意的),这时你当然不开心。
但如果你吹个小牛“今年偏财不错,年初买了只股票,年底翻了三倍。”效果就不一样了。
我知道,你要说:吹牛不好!
但是,以保护自己为目的,并且在没有对别人构成伤害的情况下,吹个牛怎么啦?!
怎~么~啦!!!
毕竟,吹牛又不是诈骗。
问题三:比较
有一种不开心的原因,来自与别人的比较。
跟我同年毕业的同学已经有车有房了,而我还没有...
跟我同时入职的同事,已经升职加薪了,而我还默默无闻...
让鸟儿跟鱼儿比谁游泳好,鸟儿当然会不开心。
就算是同为鸟类,让喜鹊跟鸵鸟比谁飞得高,鸵鸟也会不开心。
人和人是不同的!
同班同学一起读书,一起毕业,就是同一类人了么?
家境、成长环境、背景、思维方式、知识储备、见识、理解能力、沟通能力...
各种细微的差别都会造就不同的性格与境遇。
哪怕是双胞胎,也会有各自不同的人生,这是不争的事实!
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当然也不存在相同的人。
所以别人怎么样,跟自己没关系。
把别人的故事里主角换成自己,未必能演绎出同样的结局。
第一招:认识自己
这一点大多数人都未必能做到。
拿出一张纸,左边列出自己的十个缺点,右边列出自己的十个优点。
分析一下,哪些缺点是改不了的?比如身高、头发稀少...
这些缺点会给你带来什么困扰?
这些困扰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不弥补你会有什么损失?
如何避免这些损失?
再看下优点:
在什么特定条件下,这些优点会发挥作用?
它有没有可能变成缺点?
这些优点还有没有发扬光大的可能?
如果把优点变成闪光点...
第二招:接纳自己
我们的目光总是盯着那些我们还没有得到的东西。
而真正富有的人,是那些懂得享受自己所拥有的人。
古人不是早就说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好好体会,珍惜那份属于自己的幸福。
问题四:感兴趣的事越来越少
有人说,成年人兴趣爱好变少,是因为心境变了,懂得了取舍,凡事都要思考意义何在。
成年人如何取舍?用功利心取舍,有利的就做,没有利益的就不做。
在这里,我倒不想劝你放下功利心。
不妨就偷偷地用功利心来拯救一下自己的快乐:
第一招:用别人快乐,来感染自己。
比如,用你赚来的钱,带着父母、爱人、孩子去见世面。
带他们去你曾经去过的景点,去品尝你吃过的山珍海味。
让他们快乐,你也会跟着快乐。
并且给同样的景点、美食,赋予不同的意义。
第二招:找到上帝的感觉
生活中我们只能随波逐流,感觉很多事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那就做点你能控制的事,让自己当一次上帝。
比如:可以养一个草缸,用砂石、水草造景,在里面放入小虾小鱼。
看着鱼儿自由自在地畅游,用上帝视角看着这个你缔造出来的宇宙,感受你是一个神。
或者养一只小猫小狗,体会被需要被依赖的快乐。
第三招:加强控制力
怎么加强?
学习、学习、再学习。
打开自己禁锢的心,环视周围,看看有什么事是从来不曾接触过的(但是也要评估一下,对于违纪犯法、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就不要干了),找到自己的短板,来重点突破一下。
这里所说的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要把眼界放得更宽一些。
比如:自己的生活圈子太小了,可以尝试学习融入其他圈子。
比如:每次聚餐的时候,自己都是坐在角落里看别人当焦点,可以尝试自己张罗一个局,讲讲段子、出出洋相又何妨。
再比如:开会的时候,从来都是听别人忽悠,可以尝试发表自己的观点...
总结
啰嗦了这么多,总结一句:如果感觉不太好,你就该动一动、变一变了。
生活就像一盘饺子、一碗面条,你得时不时地搅一搅、晃一晃,不然就跎了。
微信公众号【就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