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家日本公司就职。
众所周知,日本大多的工作环境都可以用年功序列来形容。就是按资排辈。即使只比自己大一届,也是前辈要用敬语。
杂活儿默认小辈干。酒桌上撤盘子倒酒陪笑也是常规操作。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是有酒局,无意外情况部门里的人都要参加。
我工作的地方,就有一个自动边缘人。
论资历,除了部门经理就是他。论能力他也不差。但他确成了被大家自动屏蔽的人。
只要简单的工作内容,其他一律拒绝。甚至群里怼领导。
不想晋升,不挑战任何新鲜工作。
却不满领导对他的考核分,群里阴阳怪气。
上班睡觉,有时鼾声如雷。
说不上班就不上班。白天旷工,晚上酒馆偶遇,他还主动打招呼,别人都尴尬。
除了年会,他从不参加酒局。
但即便如此,也不会开除他,他甚至衣食无忧。
因为没触犯任何条款,没违法,而且公司的年功序列,工作年数越长工资就越多,无谓业绩。
因此他有恃无恐。
于是从领导开始不分享给他信息,大多数的会议都不找他参加。
他也成了茶余饭后,缓解工作压力时的谈资。
点到为止,大家眼里却都是鄙夷和不屑。
时间长了,连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我甚至曾经庆幸过有这样的存在,否则大家谈论的可能就是我。这心理是有点龌龊,但我相信从从众心理的角度出发,不止我一个人。
后来我又在想,这个所谓边缘人的做法是不是全都是错的?
拒绝额外的工作,无用的酒局,可以确保更多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每天守着那所谓约定俗成的规矩,到底有没有用?
选择被讨厌,被孤立,需要勇气和更强大的内心,弱视身边人的评价,活得怡然自得。对于现在的我,这很难。
虽然说的这个前辈是个极端的个例,但一些做法是可以参考的。拒绝无效社交,把时间的掌控权放在自己手里。清晰目标,不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