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书就够了》一直有所耳闻,却一直未能阅读。
有时候真的是“书,非借不能读也”,被安利了拆书,被推荐了这本书。也曾犹豫要不要现在学习拆书,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学习保险、学习理财、学习写作和运营,有时候感觉时间真的不够用。
放弃吧,又觉得雪梅提供的机会不把握很可惜。毕竟很多时候,有同伴,彼此陪伴、鼓励走的更远。
最初找到的是旧版,旧版跟新版的差距还是挺大的,就选择了微信读书。
目前为止,我只看了前言和引言,反复看了两遍,说下这两部分带给我的感受。
这是一个知识焦虑的时代,为了升职加薪、为了获得心仪的工作,我们努力学习。可是有时候学习不一定能够获得价值。归根到底是,并没有真的会学习,我们欠缺的是学习能力。
通过《这样读书就够了》,我们能够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获得学习力的拆解,掌握具体的方法和工具,以不变应万变。至此,我怀疑有没有这样神奇。
“读书无用论的本质是,学习者不具备使学习有用的能力”。我的理解是不是读书无用,而是学习者自身存在问题,未能将知识内化,为己所用。应该带有目的的读书,问自己:想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是什么?是放松心情的愉悦感还是具体可行的方法?不同的书获得的价值不同,所以,定位很重要!
知识付费并不能一定缓解焦虑,购买课程与实际听课不同步,也可能缺乏判断能力,无法判断课程是否能够创造价值。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去年为了专业考试参加了面授的课,第一天的课程是8个小时,第一个小时结束,我认为这个老师的授课对我无用,但是却纠结是否要放弃剩下的7个小时课程。放弃吧,担心后续的课程可能会有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错过了会后悔。不放弃吧,时间宝贵,自己学习更有效率。
纠结之下,我还是选择听完全部的课程,盖棺定论:今天的课程对我没有任何用处,无法产生一点价值。
由此可见,我作为买家缺乏辨别力,无法判断自己需要的课程,不能分辨各种来源的信息。看到这里,我开始相信,读这本书,我会有所收获,因为作者提到了我曾面临的问题。
看到四类常见的伪学习,我发现自己中招第二类:
追捧各类“大神”,想当然地觉得听了牛人的分享,自己也会变牛,而且也没有能力辨别那是真“大神”还是“跳大神”的。
看到:
拆书也是这样,重要的不是快速找出书中的重点,那跟我没多大关系,重要的是拆书能不能为我创造价值、为我解决问题。
看到,带着两个问题阅读这本书
第一,生活、工作和学习总有那么多问题,你选择怨天尤人,还是反求诸己?第二,对成年人或职场人来说,需要具备的能力太多了,那么优先提升哪项能力会带来最大、最持久的收益?
我愈发好奇,这本书会带给我怎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