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伏笔,七年前就已埋下,现在开始正当时

2017年8月,我在重庆的公租房里满怀憧憬的注册了人生第一个公众号。那时的我像所有刚毕业的年轻人,被各种欲望撕扯:

✅ 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

✅ 经常去电影院看电影

✅ 和朋友约着打羽毛球

✅ 和朋友约着网上一起开黑打游戏等等

带着对世界的莽撞好奇,在我敲完第五篇推文《古典时期到中世纪的欧洲》,收获54个阅读量后,写作的热情也如同昙花一现,悄然消散

直到七年后(2024年12月)的某个深夜,在我深思熟虑了很久后,决定重新解冻我的微信公众号,开始每周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再次回看2017年写的几篇文章时,那些稚嫩的文字像时光胶囊般跃入眼帘——原来22岁的我也曾写过充满灵气的文字,字里行间闪烁的真诚让我眼眶发热。

新的开始

启程前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是:写作对我的来说有什么意义,我一定要做吗?

一念一世界,在开始写作前,我其实已经为写作这件事赋予了重大意义,把它变成了一件我特别乐意去做的事。那它在我心目中的意义究竟是怎样的?很高兴能通过写这篇文章的方式分享给大家。

首先,写作是“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重复销售很多很多次“的极少数选择之一,是世界上极少数普通人真正可以做到”一劳永逸“的事情。

看看网络上做视频、卖网课的吧,花一定的时间精力做出一份放在网上,只要别人有需求,你不需要再付出额外的精力却可以跨时间跨空间一直产生收益。

当我重新打开后台,发现有些推文仍在被零星搜索阅读时,深切认同:文字是永不褪色的时光胶囊,是普通人也能建立的"睡后收入"管道。

其次,通过写作是最好的学习、思考方式,你既不需要再依靠他人就可以独自完成教别人的流程,也能收获真实世界的反馈。正如费曼学习法揭示的真理:只有当你能教会他人时,才算真正掌握。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某个灵光乍现的顿悟,却在三天后消散如烟。写作可以记录下来,会让你看到自己思考、进步、的过程,让成长本身有迹可循

自己认为很正确的理念,往往需要不断重复,而写作就可以帮你一直重复这个过程,最后被真正被内化吸收

最后,持续写作很可能是锻炼学习、思考、分析、沟通能力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也推动着我不断前行。写出来的东西就是我最相信的,也是我最愿意去践行的。就算有时候会懈怠,单想想自己写的内容,就像自己做过的承诺一样,有那么多双眼睛在注视着我,也会不断地推动自己去践行。

如果你能写出大众受欢迎的内容,一定是你“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出众的结果。

当你真正认可了写作的必要性,你会更认真的对待经历的事、看过的电影及文章,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你会更加仔细地体会生活,进而发现并思考一些过去忽视地东西,逼着我们不断前进,直到有一天我们已经成长为理想中的样子。

想通这些后,站在七年后的今天回望,那个在公租房里焦虑彷徨的年轻人永远不会知道:当他开始写作的时候,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但有趣的是,当我们真正安顿好自己时,往往不经意间就照亮了他人

在起点上,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是普通人,正是因为一开始就想得不一样,然后不断行动,最后才后来变成不普通

那些说"等我准备好"的人,永远困在准备的迷宫里。

一点不想走弯路,反倒成为大家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因为每一步都想走的无比正确,最后连一步都没迈出去。

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往往不允许在初期阶段有任何得瑕疵,为此他们愿意等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永远没有办法实现“完美的梦想”。

我的建议是,别犹豫,先走走看,只要你不走,再正确的认知对你永远也没有任何作用

谁不是从一文不名开始的?遇到拖延、畏难情绪的时候,经常提醒自己应该“活在未来“的你应该怎么想事儿、怎么做事儿,想想写作对自己的意义,怎么又会舍得停在这里。

这个世界永远为行动者留着一束光,你要做的,不过是走到台前,让光落在你身上。我们可以一起同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