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看郑渊洁的童话,曾经迷了很长一段时间,可以说,郑老师的童话,培养我最初阅读的习惯,甚至有段时间,和友人通信或者写文章,会很得意地模仿郑老师的笔法,用那种很长很长的不加标点的文字,来形成一种阅读快感。
随着年龄的痴长,童话逐渐地走出了我的阅读范畴,从金庸古龙,世界名著,再到网络文学,悬疑科幻,童话仿佛记忆中的遥远星辰,依稀在哪里,却不再触及了。
直到最近,看了郑渊洁的智齿,有那种风景旧曾谙感觉,只不过物是人非,文字虽然还是那个文字,可惜旧时的沉迷却已经不再了。
郑老师的文字和语言保持了一贯的特色,结局当然是大圆满,小说没有什么太大的转折,似乎保持了一种黑色幽默,文字中依旧闪烁着一些经典的警句,充分显示了郑老师想象力和语言表述力。
接下来就说说对于小说的一些可以改进的看法。
1. 定位模糊
语言是童话的语言,故事是大人的故事,看着看着,就好像看到一个大叔穿着萝莉的衣服在卖萌,有些不伦不类。
2. 小说的转折平淡
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转折,个人揣测是照顾年级小的阅读者,但如果给成年人看的话,就完全不过瘾,这个故事的想象力固然丰富,但是故事的起承转合温和平淡,如果想象力能够给7分的话,故事结构只能3到4分了。
3. 人性点到为止
可能因为童话写的很多,对人物的描写很脸谱化,好人,坏人和由坏变好的人,让人觉得是作者故意为之,变化太突兀,结局当然可以大团圆,可是所有的人都是冲着大团圆奔跑,几乎可以听到作者对反面角色大喊一声:往后转,起步跑,的口令,然后,整个故事就圆满了。真有那么点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节奏。
可能黑色幽默小说就是这个路数吧,但是如果是黑色幽默的话,结局似乎不应该太圆满,否则,还叫什么黑色呢?当然,幽默也差强人意,起码我是没有感觉到笑点的,全程。
4. 作者的高度
以前看童话的时候,感觉郑老师的话真是精辟,好到让我不厌其烦地模仿。那时候,看郑老师的童话,是用一种高山仰止的角度。
可是现在随着阅历增加,再看这本小说,感觉作者故意憋出一些警句来让人敬仰,那种高度是一种中国式的领导发言,他站在比观众席高出许多的主席台上说话的高度,而不是希腊雅典式的,发言人的位置谦卑地在听众的下面。虽然说不上厌恶,但的确有些不快。
总而言之,如果喜欢童话,喜欢郑渊洁童话的朋友,把这本书当中童话看看,挺不错,当然,也最好是当做童话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