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情怀的人。要想成为这样的人,文化底蕴与才情是必要的基础。成尚荣在《名师基质》一书中强调文化底蕴与才情对教师的重要意义,是名师的素养基质之一。他说,“一个文化背景单薄、知识结构单一的教师,视野不可能开阔,底气不可能很足,专业也不可能更强,当然离名师是有距离的”...... “才情是文化田野里自然盛开的鲜花,是丰富的心智里流淌出来的灵气......”
对我来说,一想到这样的人,不由的就想到那个大师盛行的年代,虽未曾亲历,竟也会满怀感念。我想这种内心的激荡应该完全来自于大师的作品,比如杨绛先生、钱钟书、张爱玲、更早一些的林语堂、还有晚一点汪曾祺等......读他们的作品,真的能够深入思想,让内在变得灵动,不知不觉就走心了。无论是谈笑风生、风花雪月、生活里的油盐酱醋、还是对现实和现象的抨击,都可以随着阅读的深入不断激发出心底的力量,那种让内心丰盈的力量。
我想他们无疑是拥有着文化底蕴和才情的人,他们可以让智慧落笔成花,用情怀筑就生活、谱写历史......
如今,大师的时代已经逝去,点式阅读及碎片化信息让我们走进穿越的时代。无论何时,我都相信,经典和潮流并不矛盾且永远存在,我们所拥有的文化底蕴和才情所赋予它们的感染力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