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玫瑰与白玫瑰》想来已是家喻户晓。
故事篇幅不长,讲的是一个“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的故事。我仍是义无反顾地喜欢张爱玲笔下生动明亮的句子。
“也许每一个男子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子,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久而久之,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而红的,仍是心头的一颗朱砂痣。”
也许是因为自己还处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所以对于这样既清新又俏皮的句子,自然是非常喜欢的。大抵也是因为这句话,“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才被我接受为人之常情。
我其实不喜欢故事里振保这个角色,他虽然谈不上罪不可赦,但是却让我觉得不够勇敢,懦弱得让人觉得沮丧。
他是万千俗世小男人的代表,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期待自己的生命里既有圣洁的妻子,又有热烈的情妇,似乎贪心得有些过分。
但是,就像淡蓝色,其实是一种非常轻浮的颜色,可奇怪的是当它尽情蔓延成天空那么大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轻浮原本是宽容的一种。这是笛安说过的话。
对于振保,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一个男人如振保一样想法时,我们会觉得他另类、花心,觉得不可理解,而当所有男人都如振保一般想法时,我们会将这样的想法,理解为“人之常情”,然后原谅。
张爱玲,是一个挑剔专情,却又敏感易伤的女人。她将男人本性刻画得入木三分,到头来,却挽救不回现实里自己苟延残喘的爱情。想来,是恨极,怨极,却又无奈极的吧!
以至于“我手写我心”的时候,纸张上的故事,既成经典又成悲剧,而爱情悲剧越多,就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到底是张爱玲偏好绝望的爱情,还是“爱情”这个东西本身就令人绝望?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怎么就这么难?
我想这也是张爱玲心心念念,想要知道答案的吧,即使才华横溢,即使心比天高,在爱人面前,她是白流苏,也是王花蕾,妥协退让,委曲求全,说到底,也只是一个渴望被宠爱的小女人而已。
果然啊,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只是可惜,作为女人的她可以留给世人风华绝代的背影,却守不住一份专属于她的温暖又体贴的人间烟火。这也让她的传奇显得异常苍凉。
不过倒也是如她自己所愿了。
她曾说过,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
而她留给世人的,不仅是美,还有市民阶层各个小人物的生活情趣以及鸡毛蒜皮的张家长李家短,总之充满人情味。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得失总该平衡。
她在文坛上的出现,犹如灿烂耀眼的彗星,一扫而过,花开花落,只不过两年时间,但我仍是艳羡。上海的沦陷给了她如此大的机会,大显身手,肆意挥洒,一出发即踏上巅峰,一出手便成经典。
嗯,羡慕嫉妒恨完,我仍是钟意她。也仍是爱她笔下的文字和故事,所以分享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