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络上越来越流行恐婚一族,但是现在的恐婚与三五年前的恐婚不一样,三五年的恐婚主要因为生活方式的变化而恐婚,而现在的恐婚却发生了另外一种变化。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结婚率为7.2‰,为2013年以来的最低。经济越发达结婚率越低,比如2018年上海、浙江结婚率只有4.4‰、5.9‰,广东、北京、天津等地结婚率也偏低。
其实不止上海,全国都是如此。
中国的婚姻率在2007-2017过去五年中暴跌了近30%。2018为千分之7.2,注意单位是千分之一哈。还没概念,是吧?那举一个例子,你们村有一千个人(现在村子基本也就这么大,好几百户人家了),意味着每年你能吃上的喜酒就三四回了。还记得小的时候,每年能吃上的喜糖也有十多次。
随着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女孩“变得更加独立”,但除了西方影响之外,社会因素占很大比重。
十年前中国大学,男性人数超过女性,而在今天,男性被反超,而这意味着优质男性进入稀缺。
现在的女性生活质量很高,对另一半的期望更高。而且女性消费指数趋势呈指数增长,可以说让90%的中国男性望而却步。
上海每周一次的“相亲角”中,父母为未婚的成年子女做广告,在雨伞上贴着标语。学历、经济收入,成为明码标价。
记得在2017年的时候人民网报到过一篇文章,印象深刻,大意主要是中国男性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中国男性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房价的飙升,居高的房价让很大一部分青年人超时加班,业余生活减少。在《管子—牧民》中有这样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是管仲说的。当基本的“温饱”得不到解决,就更别提外在形象了。所以中国男性外在形象可以说是惨不忍睹。连流浪大师都可以火,中国男性的的外在形象直接降到了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