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曦
2017年阅读的第一本书,下地宽也著。
我在平时讲话的时候,比较随意,总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太会运用什么方法。有时候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复杂。非常羡慕那些讲话有条理的人,总是罗列出来,让人听来觉得很有道理。
先从简单的逻辑思维训练起来,什么时候就必须要逻辑性语言呢?那就是需要得出“结论”。想要说话有逻辑,就必须有结论。无论传达什么信息,都是为了让对方知道“结论是什么”。
有时候,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明明是想要说清楚一件事情的,结果说到一半的时候,可能会想起其他事情,然后就说到其他事情上去了,后来在岔路上越走越远。到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作者总结得非常好,讲一件事情时,必须要有结论,之后再进行下一个话题。
即使是处理从未接触的工作也需要“明确问题—查明原因—检讨解决方案”的顺序来思考。这样,工作就能条理清楚的进行下去。
在工作中,时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件事我又没有做过,我哪知道会有什么问题。”以前,领导交代一件有难度的工作,我就会发出这样的牢骚,而不太愿意去深入思考,该怎样来顺利的开展工作。然后,工作被提交后,又被驳回来重新做。如果根据这样的顺序来思考,感觉思路会清楚很多。
在阐述结论的时候需要提出几个理由呢?凭直觉,若支撑结论的理由只有1个,那是不足以支撑结论的,即使增加到2个也还是不够,若有3个则能很好地被固定。这种用数个理由(根据、论据)支撑结论的形式叫作金字塔构造。
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向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可以运用。就像相机的三脚架一样,让结论稳定扎实。
综上三点,是日常生活、工作中时常可以运用到的,要想做事有逻辑,先把这三点做好。正如作者所说:“干事没逻辑,再累也是白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