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当你在看电影的时候,屏幕上会蹦出来很多搞笑的文字或者一些什么奇奇怪怪的文字。比如说在看那个人自杀的一个电影。自杀的男人用绳子想勒死自己,结果绳子断了。这个人特别生气,觉得这个绳子质量不好,还跑到商店去,跟商家理论,然后弹幕说,你本来可以买两根儿的。
弹幕,有的是即时性的,也就是发弹幕的人,是在同一个时间发的,还有一种是,不是即时性的,有可能你看到的弹幕是一个月以前的,甚至更久以前的。
很多使用弹幕的人都喜欢问,现在几点了,今天是几号,他们的目的都是想确认现在和自己聊天的人是不是和自己在同一个时空中。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有趣,为什么人有这念头呢?
这背后,人可能有一种焦虑,就是觉得,不确定感。时间和空间,让人有确定感。身处同一时间和空间,让人有确定感。好像有一个参照物一样。
那为什么,只有在玩儿弹幕的时候会有这种焦虑呢,平时并没有这种焦虑,比如说我们在看一本书的时候,我们不会关心作者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不在同一个时空产生。
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在交流谈话的过程,本能的认为,我的说的话,对方是要做出反应,而且在对方反映了我的问题之后,我要继续反应。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前提假设是,我们在同一个时空中。这个时空有时候可能被拉长。比如在一个论坛里,大家的提问和回答也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里完成。
回到刚才的弹幕的问题,为什么在弹幕的状态下,人会特别在乎那个,即时性。
什么是即时性呢?就是我和对方,处在同一个时间当中。如果不处在同一时间当中,我们是不能够互动交流的。在弹幕状态下想,确定对方和自己是不是在同一个时间当中,目的就是,想与对方进行互动,如果发现你我不是在同一时间,那么这种互动的可能性就没有了,所以会有点焦虑。
人渴望与自己有共同话题的人沟通互动,互动时满足了自己被认可,被看到的欲望。从而满足了我的存在感。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发问都是期待着回答的。当然,佛教的参话头是另外一回。
人似乎有一种渴望,要与别人同时、同空间的倾向,比如看同一本书,看同一部电影。就是与别人产生共情。这是自我的一种放大,当我们发现外界还有一个跟我一样的人的时候,我们会更加认同内部的这个我的存在。好像在说,看,外面有一个我的复制品,那么可以推论,原版的我一定是存在的了。
但现实中,我们有时候隔离自己,不喜欢跟别人沟通交往,甚至有些孤独,那是什么回事。
这可能由于,自我内部的,爱憎分明吧!就是在我内部的人格当中,有一部分是自己非常喜欢的,还有一部分是自己非常讨厌的,这两部分没有达到接纳、和解的状态。内部世界投射到外部世界,就会呈现两个极端,一方是,自己特别喜欢的一群人和事物,另一方则是,自己特别不喜欢,想隔离掉的,一群人和一些事物。
当我们享受独处时光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并不孤独,我们正在和内心最喜欢的部分打交道,同时,隔离了那些不喜欢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