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这样教阅读,才有点意思
1、教材是可以调整的。
对于大部分一线教师而言,更切合实际的做法是根据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的特点等,对国家教材进行调整。
案例: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P1。
2、有的文章,要舍得花时间
案例:《“凤辣子”初见林黛玉》P4—5。
3、可以不喜欢一些文章
教师是可以讨厌一篇文章的,前提是那篇文章存在问题。
衡量一位语文老师是否优秀,就得看他对文章是否有自己的态度。
如《爱迪生救妈妈》《与象共舞》《地震中的父与子》《桥》《麋鹿》《赶花》《小稻秧脱险记》等等。以后注意。
《与象共舞》这样的文章不是小说,而是散文,“真实”是起码的要求。所谓“真善美”,真是放在第一位的,“真”都不存在,善就是伪善,美就是臭美。
作为教师,你有义务将不同文体、风格、特色的文章推荐给孩子,教师不能随便以自己的偏好剥夺孩之阅读权。
4、有些文章可以找“原版”来上
如《丑小鸭》《生命生命》《巨人的花园》《渔夫的故事》等。
《巨人的花园》的字数减少使得文章角色变少、情节简化、细节疏漏,气氛无法弥漫,最重要的是,篇章内蕴汇聚的感人主旨简化成为单向的教训,量 变直接影响品质。
5、文本解读靠涵养,但也有方法P16—17
(1)作为读者的文本解读,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2)作为读者的文本解读,有相对的优与劣。
(3)读懂文章,有一些通用的方法。如:推敲词句、还原生活、寻找“缝隙”、比较对照、“知人论世”。
文本解读案例:《景阳冈》P21—36
6、越不想应试,越要把“考点”摸清楚。那就是适量做题,做训练价值最大的题。提升做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