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了!太高兴了,左盼右盼,终于盼到孩子来了。
但是,很快,你会发现,随着孩子的到来,自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都被孩子挤满了,围绕孩子产生的问题和争吵,更是家常便饭。更要命的是,好像这种情况,得等孩子上初中或者上高中之后才有可能释放出来,也就是还要最少10年以上,这可怎么办啊?
这是一个特别严重的事情,一定要仔细认真想清楚,不然,会导致家不是家,把温馨的家变作伤心地。
如果你刚好还没有结婚或者正准备结婚,希望下面的讨论对你有帮助。
首先,我们假设夫妻两方都是有各自的工作或者生意。现在孩子出生了,家庭分工有了变化:
一、夫妻两方,有一方的父母可以过来帮忙照顾孩子。
情况:白天,孩子由老人照顾,夫妻各自工作;晚上,孩子由夫妻自己照顾。
好处:节省成本,放心上班,家庭收入受影响较小。
可能出现的情况:对孩子的照顾方法,或者教育方法不一致,会导致争吵,经常性的争吵,会导致隔阂,甚至误会和偏见,严重的,由亲人变成仇人般,所有家庭成员之间,都有矛盾,都 相互看不顺眼。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非常高。
建议:这种方式,我们建议尽量避免。也就是说,孩子尽量自己带,尽量不要跟双方的父母住在一起,父母可以时不时过来看看,或者照看几天,但不可以长时间住在一起。
如果确实没有办法,客观情况决定一定要住在一起,那么,建议有条件,租一个房子,让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晚上的时候住到那里去,给大家都有一个相对私人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做为家庭矛盾的缓冲带;如果没有条件,在周六周日的时候,爷爷奶奶不要跟出去,有两天的时候,大家各自自由活动。另外选定一个主教育者,这个主教育者,可能就是妻子,也就是孩子的妈妈,在3岁之前,由妈妈来担当这个主教育者,3岁之后,建议考虑由父亲,也就是孩子的爸爸来当主教育者。
当主教育者确认之后,就要夫妻双方讨论教育目标,也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或者什么类型的人,或者要培养孩子有什么能力,有什么品质,要往哪个方向发展等等,这个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教育孩子,是有教育目标的》。一定要有一个共识,夫妻双方一定要达成教育共识。然后,把这个共识跟父母说,也就是跟孩子的爷爷奶奶说,如果他们有参考意见,可以加进来,进行修正。这一步很重要,可以极大的减少教育孩子时的磨擦和不必要误会。大家的教育共识达到一致后,就要宣布,教育孩子这件事,由主教育者主负责,其他成员,在孩子出现什么情况时,即使有不同的处理意见,也一定要听从和维护主教育者的威严和立场,这个是要无条件的,并且不能争论的,没有对错之分的,如果有不同意见,也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而是在孩子睡觉时,或者别人抱出去,没有身边时,再提出来沟通。
比如:孩子在哭闹,主教育者说,让他哭。其他人,就要走开,或者当做没看见,不管孩子,让他哭。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大部分会有很大的阻力,特别是当孩子的妈妈在玩游戏,而孩子在哭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孩子的爸爸要顶住压力,不要让爷爷奶奶掺和进来,爷爷也要让奶奶视而不见。孩子的妈妈在玩手机,没有看好孩子,是不对,但是这个沟通的渠道,要由爷爷或者奶奶通过孩子的爸爸去跟孩子的妈妈做沟通,让她做出改变。
另一种情况,比如孩子在玩水,搞得满地都是,把牛奶打翻了,一地鸡毛。但是妈妈在上班,爸爸也出去工作,没有在旁边,那么,爷爷奶奶就不要去教育孩子,而只是警告或者提示孩子,你这么做是不对的,妈妈会不高兴,孩子不听警告,还是这么做了,那么,爷爷奶奶就只要收拾好孩子,给他换衣服,让他吃喝睡觉等,但是,不要去处理现场,让妈妈回来处理,在妈妈回来的时候,要当着孩子的面,把事情的经过跟妈妈说,一方面,让孩子知道,这个事情,妈妈是要处理的,维护了妈妈的教育地位和威严,保持了教育的一致性,避免爷爷奶奶做出来的教育方法跟妈妈不一样;另一方面,也把教育的主导权还给妈妈,由妈妈处理这个事情,妈妈就可以连续知道孩子的表现,可以保持教育的一贯性;当妈妈获得这种主导权,她会觉得受到尊重,自信心就会出来,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会更加自信和从容,孩子就能从妈妈那里得到更多的教育力量,教育效果就会特别好。甚至妈妈还会像老师一样,布置作业给孩子,比如给他一个糖果,放在爷爷奶奶那里,如果他表现好,就可以从爷爷奶奶那里拿到这个糖果,如果还是搞得一地鸡毛,那就没有糖果吃,要收回来。孩子就会非常清楚自己的行为边界,知道哪些行为是对的,有表扬的,那些是错的,要批评的,他们自己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教育的效果,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二、夫妻双方,都各自有工作和生意,也有足够的资金,可以请保姆,这种情况也适合第二胎的孩子情况。
情况:白天由保姆代为照顾,晚上由父母自己教育。
好处:也是跟上面一样,家庭的收入得到保证,夫妻双方各有一点私人空间和时间。
可能出现的情况:保姆的素质会影响孩子。
建议:要严格跟保姆说清楚她的工作范围,她只负责哪些内容,哪些由孩子的父母回来处理。也就是说,保姆只能负责孩子的生活照顾,而孩子的教育主导权要收回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3岁前,主要是生存期,这个时期,生活照顾占主导,主要就是吃喝睡玩看摸闻;3岁之后,开始进入成长教育期,这个时候,最好就是要由孩子的爸爸妈妈来主导了。所以,请保姆,最长的时间,建议是2岁前,或者说是24月之前是可以的,后面的话,最好是由父母自己来照顾和教育孩子了。
三、夫妻双方,都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意,但是现实情况不允许孩子在身边,结果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也就是留守儿童。
情况:孩子由爷爷奶奶代照顾和教育,父母不在身边,长年不见,或者只有节假日才有机会相处。
好处:也是跟上面一样,家庭的收入得到保证,夫妻双方各有一点私人空间和时间。
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在孩子2岁前,或者24个月前,这个问题不大。如果孩子在3岁后,还是这种情况,那么,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照顾,没有亲情,更没有父母的教育,没有安全感,会有心理缺陷,造成人格不健全。就算后面夫妻有赚了钱,想要补偿,或者想通过钱来让孩子高兴,这也是事倍功半。我们说,当父母的,真正有有效的教育机会,就是孩子高中以前,更进一步讲,最好是在孩子10岁之前。错过这10年,你会发现,你是你,孩子是孩子,虽然也叫妈妈,虽然也叫爸爸,但就是没感觉。
建议:当爸爸妈妈是有效期的,我们之前的文章也有说到这一点,大家可以翻回去看这里《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怎么回事》。强烈建议,如果实在没有条件,也一定要在2岁后把孩子带在身边,孩子并不会觉得苦或者难过,什么样的环境,孩子都会接受,并能很快融入进去,孩子的世界里,只有父母,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就有温暖,就有安全感,他就能开心成长。
我们应该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认识到,孩子的到来,会占用我们至少10年时间。这10年时间,应该怎样安排,一边是工作,事业,一边是孩子,教育,这两者要怎么协调,夫妻两个要怎么分工?有一些家庭,长辈们有提前规划,安排好了,这种情况,我们不做讨论,那是你们的福分,珍惜你们的福分,我们很羡慕你们。大部分人,需要自己安排。
请注意,这种安排,这种决定,是一种鱼与熊掌的关系,是顾此失彼的关系,是取与舍的关系,我们强调这一点,一定要让你十分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来探讨这个取舍问题。
以孩子有效教育时间10年来算。
第一种情况:选择事业。
这10年,夫妻两方选择事业为主,毕竟这个时期,刚好是人生的上升期,全力以赴拼事业,赚钱,孩子放一边。
可能出现的情况:错过了孩子的最佳教育年龄,孩子有很多心理和人格缺陷,虽然你想用钱来弥补,但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你拼尽全力,一天平均赚3000元,但是,孩子一天会花掉5000元,看到最新款的手机,最有名气的鞋子,都想要。也许你能满足,但会经常为难自己,而且孩子可能不会自立,只会理所当然伸手向你要,成为啃老族。造成的情况就是,你本来想为孩子创造好的成长条件,结果,错过了最佳的10年,孩子反过来无尽的索取,你丢掉了人生后半截,没有生活质量,对于孩子的寄托,也越来越渺茫,一次次的伤害和对立,甚至使你失去信心。
建议:整个人生过程,其实有几十年的,就算拿出来10年重点放在孩子身上,当孩子懂事,以后能够自立,你余下的几十年,还可以做很多事情的。赚钱,工作,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你用自己最好的10年,教育好孩子,孩子能够自立,你就会收获幸福。
第二种情况:选择孩子。
也就是以孩子教育为重点,这10年,钱少赚点,事业放慢一点,安排一个人出来,重点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上。
可能出现的情况:由于孩子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可以健康成长。但是家庭的发展,在经济收入方面,可能会有点受影响,家庭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会下降,比如,你会发现,已经有几年没有去唱卡拉OK了,有好久没有去旅游了。但是,看着孩子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成长,你会收获另一种满足,而且,孩子未来能够自立,你也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精彩人生。
建议:这是我们最为推崇的选择。
也就是一定要有一方,把重点和精力从事业和经济上,放到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上来。
也许,孩子没有办法上最好的学校,没有办法上很多补习班,但是,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包含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在孩子10岁前,家庭教育占主导地位,而且是潜意识教育,教育效果是最好的,真正的黄金时间,所以,绝对要抓住这个时期。当孩子在10岁前你有给他做好家庭教育,后面的学校教育,其实轻松很多,你都不用操心,孩子自己知道怎么做,你只要稍为提醒和监督就好。
对于自己的发展,其实,现在有很多平台,也可以提供个人发挥的地方,大家可以搜索相关话题,在孩子上学这个时间段,也有很多机会给宝妈们的,宝妈们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新定位或者新兴趣,甚至很多宝妈也因为个人的素质非常突出,结果做得非常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