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今教育》

与学界的一些更深刻学者讨论,加入一些个人观点,整理成此篇。

  有些人实际能力远超出他所得到的教育,还有人里拿着高学历的人其品格、行为道德和性格都与他持有的文凭所不配,很多人都是以分数决定命运的。这是我国目前社会存在的一种奇特畸形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很明显的教育出现了问题。

  教育是存在问题的,最根本,最深刻的原因无异于资源的占有性和分配,人口基数过大,着力点与发力点的差异性。不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同时不能仅仅为了应试。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中国现在的教育内容至少有百分之七十是严重脱离生活,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认识,是自我思想,是自身价值观。“中国教育适合女孩,压抑男孩,缺乏责任感和勇气。”这么有水平的话当然不是我说的,是一个知名教授。教育改革喊了十几年,在我们的落后小县城,还是没有见到实质内容,或许,还要很久。


  要改变,无非最重要的几点:弄虚作假,领导腐败,关系第一,学术第二,很多学术上的人说没有关系,连群众都是不认可的。


  中国的教育一直在改革当中,可是谁能说明要怎么改才好,现在的这种情况确实是有很多的不足,能给出具体怎么做,怎么改革,怎么能彻底的贯彻实施?无疑是荆棘满路,

我国的国情和教育情况还有就是社会风气这些都是要考虑的,情况并不简单。

1.教育导向与社会现实冲突之间矛盾,也是这里的“矛盾”,是指学生在面对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不一致时,心理所产生的挣扎,是思想斗争。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高中与大学之间年龄阶段的学生,对这种挣扎的结果,会影响一个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这比学校课堂教育影响力更为明显。教育导向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正如两条路,让这些学生矛盾:是走遵守社会现实的不成文的“规矩”(社会教育),还是走学校教育的“大道”?(正规教育)举一个例子:老人当街倒下,扶还是不扶?学校道德教育肯定是扶起来,可是扶起来后果会怎样呢?谁也不知道。对于青年学生,想扶却不敢,社会没一个保护机制。因为有人曾经扶过,可是后果很严重。面对这样情况,学生们就会矛盾,一旦缺少一种对学校教育导向效果的“安全保障”,社会现实就会把学生引向不成文的“规矩”,学生也就是这样“成长”了,这就是本文所指的“矛盾中成长”。为什么稍微有条件的家庭把孩子往国外送,去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导向与社会现实产生一系列矛盾,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这种矛盾冲突所产生的“震荡”,给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带来巨大的“冲击”,系统的科学研究却很难进行衡量,但它潜移默化地影响却又不能忽视。

2.学制过长。现小学6年,初高中各3年,再加上大学和研究生。如果一个人从小学读到研究生毕业,要读将近20年的书,但二十岁左右正是人大脑最活跃之时,适合发现和创造,而不是仍旧死啃课本。现在的学制完全可压缩,小学5年,中学5年足矣,一些课程和学科内容可以删减,特别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用不上的,对自我提升和道德的评判没有影响的。高等学校首先应该教学生做人,其次才是做事,教做人或许要比教成才更为困难,因为我们活着毕竟都是一个目标——修心。

3.学习内容过于繁琐和死板。中国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要学的东西太多,感觉看不到尽头。写不完的作文,背不完的古诗文,做不完的数学题,给人的感觉是不停地折腾学生,学的东西都要生搬硬套,完全照葫芦画葫芦。万事皆由因果关系所存在,最至高的大道绝不应该是如此,很多人的幽暗和堕落便是由此所致,事,并不会无因而出。

4.学习负担过重。自幼儿园学习的竞争就开始了,竞争激烈又残酷,为了去上好的学校,家长和老师不停地督促孩子们学习,挤破头撞破脚,在漫长的学生生涯,人不能放松和懈怠,不然就会掉队,甚至不能停一停。孩子们除了上学,还要奔波于各种补习班,休息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每天背着沉重书包,早出晚归。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很多小学和初中生每天学习到深夜,小小的年纪就戴上了近视眼镜,“人不大,眼镜大。”体质状况令人担忧。

5.缺乏个性培养。许多科研成果和至高桂冠我们无法取得,也是有所原因的,为什么那么多年来却只有几位大师?各选其爱是很难实现的,中国学生基本上是在一种教育模式下受教育。在现有考试机制下,学生个性发展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偏离了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会被认可的,现在的教学是围绕着升学考试来进行的,学校成为培育考试机器的工厂,如何成为一件合格的出产品。每个学科的标准是固定的,教学中排斥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发掘个人的兴趣爱好是行不通的。或许将来也很难行得通。一些科目不论你喜欢与否,你都必须去学,因为一个人未来的命运由考试的总分决定。

6.资源分配差异太大。这个问题不是一星半点,当所有人都想要往高处所爬,因空间区位而存在的低段分配就会受到下限限制。城市和农村差别比较大,优秀的老师和更好的教育设备许多地方都到不了,这就使得每个人享受的教育资源都有差别。

 

  一句话,不进死角想问题,中国的教育制度固然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基本出发点是对的,到实施阶段是漏洞百出,很多时候也是好心办坏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怎么办?尽管这种模式是在功利主义下的一种为追求功利而读的书,依旧应该去认真修,毕竟也是一条不错的路。

修。


                                                  云枫

                                                2022.6.2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