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老子》第63章

第六十三章八十五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於其易,为大乎,於其细。天下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者,必寡信。多易者,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帛书《老子》甲本复原第26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楚简《老子》甲本第一组

为亡为,事亡事,未亡未。大少之(……)多惕必多难。是以圣人猷难之,古(故)终亡难。

【字】

报: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图:谋也。

终:从开始到末了。

惕:本义:害怕,放心不下。

猷:计划;谋划。

【校】

无为:楚简作“亡为”。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楚简作“大少之,多惕必多难。”(廖明春)以为是楚简漏抄中间50字。

事,必:帛书无此二次。

故终无难矣:帛书无“矣”字,终后有“于”字。楚简作“古终亡难”。

【注】

【译】

做以“无为”,治以“无事”,体味“无味”。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仇怨都用“德”来对待。图谋难事从它容易的地方着手,做大事从它细小之处开始。天底下的难事兴起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兴起于细小。所以圣人从开始到结束都不去做大事,而能成就大事。轻易许诺,必然很少能兑现。害怕的多了,必然困难很多。因此圣人谋划难事,最终没有困难。

【解】

“味无味”谦之案:文子道原篇引“为无为,事无事,知无知也”。即七十一章之旨。可备一说。

《道德经》全篇,提到“味”字,共三处,本章关联“五味令人口爽”,“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味无味”解释为,品尝没有味道的东西,王弼注:“恬淡为味”,河上公注“深思远虑,味道意也”。言:体味,无味的“道”,王弼说是“清静淡泊”,河上公说是“深思远虑”。

报怨以德:本章言,以德作为标准,判断大小多少的仇怨,都是一回事。在道的角度来看,没有仇,也没有怨。对我如何?好与不好,都以德对你。(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

班门弄斧,欢迎批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老子道德经解上篇 憨山大师著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妙行如涣阅读 35,485评论 6 39
  • 大二的时候不知道哪儿来的毅力,几乎每天只吃两餐,每餐只吃3块钱学院食堂里的麻辣烫。说好听点儿是麻辣烫,难听点儿其实...
    咬尾巴的蛇阅读 24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