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是网络社交传播的重要符号,普通网民参与了表情包的制作和传播,“斗图”甚至成为很多网民热衷的网络交流活动。在微信建构的传播环境中 ,表情包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符号模式 ,表情包以其多样的形式与作用逐渐成为微信用户的精神归属。
表情包是网络与青年亚文化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符号形式,它以娱乐为目的,以拼接、戏仿等手段,对原材料进行解构与建构 ,表现出戏谑反讽的风格。互联网环境下 ,人们在符号消费中获得某种消费快感。表情包恶搞是通过一定的工具对表情包进行某种有意识的改造 ,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 ,并运用到人们日常微信交流活动中 ,从而达到某种交流目的。
微信中经常使用的“微笑”表情不再表示微笑,而是表示一种“随意”“你开心就好”的情绪。“再见”也不再表示再见,而是表示“友尽”。从“微笑”表情本意引申出来的“嗯”“呵呵”和“哈哈”,也不再表示其“同意”或“开心”的原意,而是被贴上了“敷衍”的标签。用户如果想表达原意,必须使用一串“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或“嗯嗯”来回复对方。现在,“微笑”和“再见”这两个符号都成为需要谨慎使用、防止误会的表情。由此可见,用户必须在不断更新变化的语境中解读表情包的含义。
表情包的使用对个人来说只是情感的传递,但对群体而言,却是集体性的情感交换。不但明确了群体共同关注的焦点,也在互动过程中赋予了群体对它的认知与记忆。事实上,表情包作为一种结构性的社会符码,融合了艺术与情感的表达方式,其符号与意义的生产正是建立在可共享的社会文化内在基因上的。符号在视觉和叙事的双重作用下,发挥着记忆与意识唤醒的功能。
就如被广泛使用的“姚明脸”“尔康脸”“兔斯基”“蘑菇头”,表情包带有明显的类聚化特征。图像、语言素材偏爱知名人物、热点事件或经典场景,从而形成系列化的现象。原因在于这种系列化、聚集化的符号构建方式便于展现时代气息、凝聚社会性文化元素、唤醒集体记忆,并促成观念和情感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