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14岁的侄子给我打电话,问,我在QQ上给你说话,你咋不理我?我一脸懵逼,原来我好久都没登陆过QQ了。
我是1998年开始接触电脑,2000的时候,家在县城的表弟第一次带我去了网吧,从此我便走上了互联网这条不归路。
那时候还不叫QQ,而是OICQ,模仿的一款叫ICQ的软件,普及率还不高。反正表弟让我申请一个,这也算是我的网络世界里的第一笔资产。那时候聊天也不应QQ,最火的应该是网易的聊天室,基本上本地的女网友都会有事没事泡在聊天室里。
起网名是上网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最早的QQ昵称只能是6个汉字或者12个英文字母,不能有特殊符号,所以大家的网名基本上都是类似温柔女孩、逍遥浪子、温柔一刀之类。
我在我的同学圈子里算是上网比较早的一个,但那时候乡下的镇子上没有网吧,每次上网都要去县城,其实除了聊天就是无聊的单机游戏,和现在的各种根本没法比,却不明白哪来的那么大的瘾。有时候我们会整晚整晚申请QQ号码,并将这些号码做为礼物送给班里的女同学,但她们并不领情,还嘲笑我们用一串号码忽悠人,太LOW了~
可是当网络开始普及以后,QQ曾经非常难申请,只能通过电话申请,甚至还有过付费使用的经历。而且9位号的出现也意味着8位数甚至更短位数的QQ成了一种稀缺资源,那些表示过不稀罕的姑娘们才反应过来,满教室找那张抄满了数字的纸。
QQ从2003版开始对UI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风格变得更圆润,但当我看到新版本的时候,反而有种失落感,好像曾经美好的东西一下子就丢失了。其实,多数曾经迷恋网吧、喜欢通宵上网的同学都有一种感觉,好像只有那种经历才能称之为青春。
2003QQ出了等级制度,那会我的QQ才12级,但相比之下还是算比较高的。紧接着就是一股疯狂的挂机浪潮,各种各样的挂机网站也出现了,QQ被盗的事情也多了。媒体又开始指责挂机浪费能源,在不久之后,以小时为单位的等级制度就演变成了每天2小时即算一天的方式。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QQ等级高是一件很让人羡慕的事情,大家都疯狂地追逐太阳,也使得QQ以最快的的方式迅速提升在线量。不得不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创新。
语音和视频聊天大概是最让大家激动的,那时候我远在他乡,和家人、同学聊天方便了许多。当然,这也让很多恐龙和青蛙远处遁形。曾经很和一段时间,攒电脑时摄像头和麦克风是标配,并且摄像头的像素也从150W一步步发展到1500W的高清水准,而800W则是主流。
当然,Q秀的功劳更是不小,别小看这虚拟的服装,价格不见得比真的便宜多少,相信不少80后、90后都在这方面贡献过。Q币作为一种和人民币等值的虚拟货币,风靡一时,可以通过电话、充值卡购买Q币,这事你干过吧?
我曾经见过一台电脑挂了10几个QQ,右下角一排企鹅交错闪烁,好不壮观。再后来QQ图标的出现,朋友之间各种攀比点亮图标也是流行一时的事情。搞笑的是,我至今没明白这种虚荣心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呢?
严格意义上讲,对于我们多数人来讲,QQ作为一种聊天工具其实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的出现解决了我们更多即时沟通的问题,而QQ仅仅作为一种个人互联网资产存在了。
如今的QQ就像一个大胖子,有了越来越全面的功能,但就像红楼梦里王熙凤所说的那样——“大有大的难处”,我们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很很很很期待每一次软件的创新,甚至对QQ的使用也仅仅局限于“因为某些功能而不得不用”的尴尬境地。
当然,QQ的延展功能却在增强,比如早期腾讯微博、微信都有QQ帐号有关联,包括现在以QQ帐号为核心的腾讯游戏,或者QQ邮箱、微云等等,都离不开帐号的支持。
只是,一款产品,在经历了初创、雄起、辉煌之后,它未来的出路又在哪里呢?QQ作为腾讯起家的产品,如果围绕它又建立起了庞大的企鹅帝国,而作为核心的QQ如今俨然已经成了一位家族中最有威望的老者,明明已经老了,却又不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