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写点东西吧,留给未来的自己。我记性不好,又特别恋旧,或许只有文字才能记录我的当下,激励我的未来。
今天是停学的第17天了,除了不能工作、不能自由外出,其他自我感觉良好。没有焦虑,没有发疯,一切都很正常,甚至还有些忙碌。
特别享受难得的一家三口24小时浸泡在一起的时光,多了很多有趣的互动,一起画画、唱歌、弹琴、运动、阅读、做饭、打扑克、做家务、追剧、海聊、做核酸,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孩子学会了很多新歌,学会了跳绳,学会了打乒乓球,学会了自己擦屁股,画了很多的画,看了很多绘本。有的绘本一遍又一遍地读,乐此不疲,有些话题一遍又一遍的聊,怎么也聊不够。
而我,每天带娃、看书、运动、做美食、做家务、参与线上读书会、听网课、打打字牌,充盈而欢乐。我跟老公打趣称,家里的地板都快磨光了,十多年没有整理的杂物抽屉都被清理得整整齐齐,39年打过的字牌都没这十几天多。又或者,有时候用打三把字牌的方式,决定谁去洗碗。还有,特别值得庆幸的是,17天的居家隔离,虽然没有瘦,但一点没有长胖。要知道,2020年的疫情期间,我整整胖了8斤!想想真是不可思议。科学的饮食和合理的运动,是我应该继续好好学习,并坚持做好的。
刚停学的时候,储存物资还比较丰富,物资消耗跟平时一样,想吃水果就吃水果,想吃什么菜就做什么菜。后来,慢慢的有些物资不足了,就逐渐调整。比如,刚开始,每天消耗三个苹果、6个鸡蛋。逐渐没有了,又买不到,就变成了每天两个苹果、3个鸡蛋,再到后来,我和老公不吃了,留着剩余的给孩子吃。想想家里的老人跟我们说过: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要注意节约,不要浪费。他们用生平的履历告诫后代,时间证明他们说的都是对的。
最近这三天,物资供应渠道逐渐打开了,赶紧下手了几批物资,最多的是蔬菜、水果、孩子的玩具。只有把冰箱、冰柜、储物柜塞得满满的,十天半个月不出门也能保障正常生活了才能心安。尤其看到那一箱鸡蛋,12板,360个,我的心就被塞得满满的,可以踏实的、满足的睡好觉。这一箱鸡蛋,就是疫情封控居家最确定的事,无可替代。
又想起怀化仅仅解封了一天又出现新增阳性病例,导致正在狂欢的人们措手不及。心理的落差,来不及储备新的物资的遗憾,一阵唏嘘!人生何不如此!总在你来不及计划的时候生出很多幺蛾子。或者根本不按照计划出牌,一不小心就举步维艰。任何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下棋看三步甚至更长远才是硬道理。
这段时间跟朋友们聊天最多的是两个话题,你每天在干什么?疫情过后怎么做?我觉得,第一个话题更有实际意义。活在当下更现实,现在没有过好,怎么过渡到疫情之后,“疫情之后”又是什么时候,恐怕更是遥遥无期吧!而把今天过好了,把控好当下,并活得精彩的,明天也一定不会差。
20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