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碎中汲取“养料”----读《“手法”:非常规的和非直陈的--关于文学作品的“手法”》有感

今天我们重读《“手法”:非常规的和非直陈的------关于文学作品的“手法”》这一章节,对于文学类文本阅读,包括古典诗歌阅读,涉及“手法”的辨认及其效果的辨析,而这方面的概念和知识相当混乱。于我而言,曾经了解的“手法”感觉太模糊。在此种情况下,罗晓辉老师为我们指点迷津,详细地梳理了文学作品的“手法”,解开了我们在教学中的一大心结,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神奇的教学之窗。

在这一章节中,罗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的:

一、我们如何知道某处有“手法”存在?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关于“手法”的必要:

第一个事实是: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

第二个事实是:语言是用以沟通的。

但又存在两种情形:

其一,情意深婉复杂,普通的语言很难表达出来,或者很难表达清楚,在此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借助更为复杂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例如比喻、比兴等。

其二,由于某种情境中存在禁忌,对直接的情意表达有所顾忌,于是,我们需要采用特别的方式来表达。例如借景抒情、排比等。

如此,判断一个文本中是否存在“手法”的思路就出来了------当文本中的表达存在跟日常表达的显著差异,表现出表达的“非常规性”和“非直陈性”,那该处就存在“手法”的运用。究竟“手法”有哪些呢?我们不放往下看看罗老师继怎样详细的分析。

二、有哪些“手法”?

“手法”在表情达意上具有“非直陈性”和“非常规性”。这种“非直陈性”和“非常规性”,是文本的所谓的“艺术感”的重要来源。在文学作品中,一切具有“非直陈性”和“非常规性”的“手法”都是“艺术手法”。也可叫做“表达技巧”。因此,手法包括两类:

1、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为句子表达的优化而采取的表达策略。(1)实质性修辞:对语句内涵具有实质性影响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夸张、借代、比拟、用典等。(2)非实质性修辞:对语句内涵没有实质性影响的手法。如:对偶和排比(强化感觉形式感的修辞),反语、反复和反问(强化情感表现的修辞),设问(强化诱导性的修辞),引用(诉诸权威的修辞)。

2、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在句子以上层面,通常是篇章层面)为更好地表现情意而采用的表达策略。主要包括两点:

(1)各种文学类文本中都可能存在的:象征、抑扬、伏笔与照应、对比与衬托、烘托、借古讽今。

(2)多见于古典诗歌文本中:起兴、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结合)。

此外,罗老师还帮我们补充说明了四种:表达方式、联想和想象、以小见大、铺垫。

通过罗老师如此详实的补充分析,我方才明白以上四种不属于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其实我在教学中,还把“以小见大和铺垫”这种“表现手法”挂在嘴边呢,现在想想我真的错的离谱。

三、不同“手法”的效果是什么(修辞手法)?

不同手法的效果不同修辞手法不涉及篇章层面,仅仅涉及句子层面。

1、实质性修辞:(1)比喻(2)夸张(3)借代(4)比拟(5)用典。这几种比较常见,教学中经常提起修辞手法,对于每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罗老师分析得超详细,且有理论还有具体句子。比喻:“这条公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飘带一直伸向天边”“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碟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太阳刚刚升起,像一个巨大的红色火球,将整个天空染成了壮丽的金黄色”;借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比拟:“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满怀,风中含着露水河栀子花的气息”;用典:“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非实质性修辞:(1)对偶、排比(不涉及语义的实质性改变的、强化感觉形式感的修辞)(2)反语、反复、反问(不涉及语义的实质性改变的、强化情感表现的修辞)(3)设问(不涉及语义的实质性改变的、强化诱导性的修辞)(4)引用(用讲道理时诉诸权威的策略)。罗老师说,引用和设问,是否属于修辞手法,还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不同“手法”的效果是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为了优化情意表达而采用的表达策略,它的运用是在句子以上层面,通常是篇章层面。罗老师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的

(一)各种文学类文本中都可能存在的

(1)象征 象征是借助具体物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实,我们平实所说的“托物言志”可以简单地等同于象征,但也有细微的区别:“托物言志”“言”意味着“志”,一般会在文本中被明确说出来;而象征是以“象”来“征”,用“物”表露“意”,所要象征的东西一般不会在文本中被明确说出来。象征又和比喻很相似,只不过比喻是句子层面的,象征是篇章层面的,也就是说象征一般不会出现“本体”。这一点,我恍然大悟,象征,原来与“托物言志”和“比喻”竟有这样的区别。

(2)抑扬  可以是先扬后抑,也可以相反。其特点是造成反差,效果是引发惊奇的思考。例如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就明显地运用了“抑扬”,且“先抑后扬”。

(3)伏笔与照应  这是一组概念。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罗老师分别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项链》为例,详细地分析了伏笔和=与照应的效果通常显现在照应的部分,照应处通常引发惊奇;再想其伏笔,就会恍然大悟。伏笔与照应配合得“天衣无缝”,正因为有了伏笔与照应,文笔内容才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才能打动让人,才能越发彰显文本的魅力。

(4)对比与烘托  《愚公移山》一文中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方七百里,高万仞”极言移山的艰难,“年且九十”“残年余力”极言力量的单薄,“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极言工具的简陋、路途之遥远,这些就很好地烘托愚公信念坚定、迎难而上的积极形象。

(5)借古讽今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讽”,这种手法比较多见,主要效果就是含蓄委婉。例如李清照《夏日绝句》、《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就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

(二)各种多见于古典诗歌文本中的

(1)起兴  是由外界景色触发想法或情绪。我们最常见的就是《诗经》,作为诗歌的源头,《诗经》中使用了大量的起兴手法,《关雎》《蒹葭》等诗篇几时典型的运用了这种手法,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了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与托物言志  罗老师在一小节中分析已经够详细了,我就不再多言。《小石潭记》《陋室铭》《爱莲说》等使用了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手法。

(3)动静辩证(化动为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

这是在写景文章中很容易运用的手法,罗老师以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为例,分析了这种手法。例如王维德《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也使用了“动静结合”。

(4)虚实辩证(虚实相生、虚实结合)

“虚与实”是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普遍都概念,我们平实经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啊,在诗歌文本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法,罗老师就以毛泽东《沁园春  雪》为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我们耳熟能详的《登鹳雀楼》《卜算子 咏梅》《月夜》等,也就使用了“虚实结合”。

孔子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年味尚未尽,欢聚正当时,在这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寒假,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重读《手法:非常规的和非直陈的》这一章节,作为第二组的领读人,我倍感荣幸!罗老师分析超详实,易理解和吸收。孟老师说:“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做事、成长,是人生幸事!”是啊,在这个美丽的时节,在这个充实的假期,每天都能汲取阅读的养料,细细品读,慢慢啃读,不断进步,逐渐成长。唯愿伙伴们都能在这个书香气氤氲中,留下自己深深浅浅的成长足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2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604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95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2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1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00评论 3 39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09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4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9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