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小说发表于1967年,讲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在一个世纪间的传奇故事,以及虚构的城镇马孔多从荒芜的沼泽中兴起到最后被一阵旋风卷走而完全毁灭的百年兴衰。
马尔克斯也凭借此作品一举夺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
1
都说一部小说的名字至关重要,因为名字就是一整部小说主旨的浓缩。
小说在对布恩迪亚家族众多人物的刻画中,着力表现了这个家庭成员共同的性格特征,这就是马孔多人的孤独感,从第一代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到第六代奥雷连诺·布恩迪亚,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营造的孤独之中,而且极力保持着这种孤独。
第一代布恩迪亚和表妹结婚以后就遭受到孤独的折磨,他由于害怕生下长猪尾巴的孩子而不敢和妻子同房,杀死嘲笑者后又受到鬼魂困扰,不得不远走他乡。晚年,他精神恍惚、疯疯癫癫,最后被绑在栗子树上孤独地死去。
第二代奥雷连诺上校年轻时身经百战,却不知为谁卖命。退休后他把自己反锁在屋子里制作小金鱼,做好化掉,化掉再做,“连内心也上了门闩”。
第二代中的阿玛兰塔阴险地破坏别人的幸福,又冷酷地拒绝自己的求婚者。她整天为自己织着尸衣,孤独地等待着死神召唤。
第四代中俏姑娘雷梅苔丝根本就“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她每天都在浴室冲洗身子,几小时几小时地打发时间,最后她抓住一条床单飞上了天……
这种孤独的恶习在这个家庭代代相传,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使人与世隔绝、不思进取、自我封闭、离群索居。
2
整整七代人,从马孔多创立伊始,就试图从一张神秘的羊皮纸上解读整个家族的秘密,而最终当家族的最后一个人成功的解读了羊皮纸秘密时,却悲哀的发现,整个家族在百年间所有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全部已经写好。
而就在秘密被解读之时,布恩迪亚家庭连同整个马孔多小镇被飓风刮走,永远的在整个世界消失。
“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当整个历史只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这样的历史象征了孤独,就是“百年的孤独”。
3
这部小说最大的特色就是马尔克斯采用的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方法。这种魔幻性我觉得体现的最为明显的就是时间历史的轮回错乱感。
《百年孤独》中的第一句话是“多年以后,面对着行刑队,奥雷里亚诺上校将会想起那久远的一天下午,他父亲带他去认识了冰块。”这就给全书定下了一个基调,即叙述的口吻是站在某一个时间不明确的“现在”去讲述“多年以后”的一个“将来”,然后又从这个“将来”回顾到“那久远的一天”的“过去”。一句话里包含了现在、过去、将来,形成了一个时间性的圆圈,形成了时间的封闭和停滞。
故事的主人公从第一代到第七代常常采用相同的姓名,读着读着就会出现明明一个人已经死了但后面忽然又复活了的错觉,这种相同姓名多代复杂关系的延续,一代又一代重复感加深整篇小说的魔幻孤独色彩。
其次,就是故事情节的魔幻性。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这本书里包含了大量拉美民间迷信古树、印第安传说、东方神话,给整个故事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而这也是小说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如写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的鬼魂日夜纠缠布恩迪亚一家,美人儿蕾梅黛丝抓住床单像阿拉丁坐着飞毯一样升天了,而马孔多如同《圣经》故事一样一连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
又比如,小说中只要出现黄色,就预示着不幸和死亡的发生,当阿·布恩迪亚死亡时,“窗外下起了细微的黄花雨。整整一夜,黄色的花朵像无声的暴雨,在市镇上空纷纷飘落……翌日早晨,整个马孔多仿佛铺上了一层密实的地毯,所以不得不用铲子和耙子为送葬队伍清理道路。”这个让我想起《教父》这部电影里,只要出现橙子,就有死亡要发生。
4
像《百年孤独》这种有魔幻现实色彩小说,呈现了一个个真真假假、虚实交错的故事,让人读来大呼过瘾,也不禁膜拜作者神奇的想象力。
我们国家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他的作品感觉就是带有这种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也是像这本百年孤独一样,包含很多中国民间的神鬼故事,将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他有一部小说叫《生死疲劳》,讲述了一个财主在死后经过六世轮回,分别投胎为驴、牛、猪、狗、猴、人,通过六种不同的动物视角展现了50年的沧桑巨变,读起来感觉也很新奇过瘾。
(文:张志远)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请点击获取合法授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擅自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