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留学生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淮安的秋冬之交,大家可以轻松愉快地社交。不用担心遇到人的尬聊,有几句简单话语掌握一下,轮流说就行:今年的秋天好短,今天好冷啊!今天天气真好。遇到留学生,这几句简单的会话就更可应付了。

带孙女在校园漫步,留学生楼里走出几个留学生,黑色皮肤、卷发、宽鼻、颌部突出,碰面时跟我们点头打招呼呢,礼数特别周到。他们的汉语与我的那点英语,都属“洋泾浜”水平,却显得格外真挚,透着一股热乎劲儿。“三句半”的英语也能当桥墩,摇晃的手势亦能架起沟通桥。得到的经验是“只要你胆子大一点,开口即可!”留学生们更喜欢你说汉语,他们当做口语练习。

和留学生的简单对话,让我想起20多年前,我写的一篇报道,题目为《我院来了第一位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时间是2004年06月10日,内容很短,全文搬来吧。

雅典奥运会火炬在北京点燃的时候,我们穿过长长的雪松、水杉环绕的校园宽阔的水泥路,吮吸着玉兰花的清香,来到综北202室采访我院第一个留学生----来自美国纽约的麦克•布莱恩。

1.91米的麦克,计算机学士获得者,典型的美国篮球运动员的身材,一问果然喜欢篮球,但他表示更喜欢足球、乒乓球,喜欢中国文化。他到过北京,西安、广州、开封等中国城市。他从网上查到淮阴师范学院招留学生的信息,就与我院外事办联系,他被淮阴师院的环境所吸引,他被老师的热情所感动,他被老师的知识所折服,他毅然带着简单的行囊来到了他知道的周恩来总理故乡----淮阴师范学院。

他为自己定了学习十五个月汉语的一个计划:一个月就全部说汉语,离开英语拐杖。当记者问起他如何度周末时,他脱口而出: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学习。

当记者告诉他,今年我院有他2000多学兄、学姐们毕业离开学校时,他用幼稚的笔法为这些同学写下了“一路走好!”四个字。


告别了麦克,我们祝愿这位热爱中国的小伙子早日学好汉语,早日学有所成。

记得当年为了顺利采访到麦克•布莱恩,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联系外事办的老师,请他们沟通,我的英语是很蹩脚的,好在他喜欢我讲汉语。

现在如果再写这样的稿子,开头绝不会用“雅典奥运会火炬在北京点燃的时候”这样的句子,而是直接写2004年6月10日,简洁、准确,不花里胡哨。“我们穿过长长的雪松、水杉环绕的校园宽阔的水泥路,吮吸着玉兰花的清香”,这样的句子毫不客气地删掉。当年的“一路走好”也是我在本子上写好,让他照着写的,现在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而是让他自己想几句,我帮他选定一句再写。还可以采访一下,他对学校的印象,他需要那些帮助,这样可能价值更高。

当年学校的毕业生是2000多人,现在每年都在5000多人,当年只招本科生,现在招了很多硕士生,学校的发展真是喜人。当年我是不惑之年,现在已经退休,不知当年的麦克•布莱恩现在过得如何?通过这篇文章,送去我最真诚的祝福,希望他能看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