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8横看成岭侧成峰 ——听课后小记

       最近又一轮推门课听完了,感慨老师们的跨越式提升,能结合年龄特点设置有趣的情景;课堂上多种的识字方法直观生动;有意识地组织课堂,关注学生的常规......

       包老师让孩子们戴着喜欢的小动物头饰读课文,颁奖;周老师利用手机,做出了小狗的手影导入新课;姚老师森林王国要开比尾巴大会,情景贯穿始终;高老师利用雨滴的声音导课,孩子们听,想,读书“淅沥沥,哗啦啦”,每位老师都很用心。

       但整体下来,我觉得语文还可以上得更有效,那么源头在哪里呢?我觉得教材的解读能力有待提升。从整册书来看,集中识字两个单元共十课;拼音两个单元;课文四个单元。比如课文第一单元,四篇课文,《秋天》是一个短文;《小小的船》儿歌;《江南》汉乐府;《四季》诗歌,文体不同,承载的语文元素也不同。第二单元《影子》两节有对应关系,前后左后的方位,及其影子产生的原因和对影子的喜欢之情。同时也在引导孩子们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对科学解释充满好奇和兴趣。《比尾巴》四节,每两节内容上相似,一问一答。学习的时候可以集中学前半部分,后两节让学生试着去学习。内容相似时,抓住不同,不需要逐字逐行。还有课后题,就是在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发现其他小动物的特点。

        课标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在识字学问的时候,还要有培养学习能力的意识。教材的解读如果能从整体上把握,关注每篇文章所在位置的不同,了解编者的意图,让每篇例子发挥最大的作用,那么,我们的教学是高效的,是能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