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我的时间
看到网上很多人都会分享自己的管理时间方法,虽然我自己不是一个时间管理得很好的人,但有过很多失控和失败的经历总还是想把这些东西讲出来,当作给他人的一个教训也是给自己一个警示吧。
最早的时候我基本不需要想着时间管理,因为那时候的事情少,每天看看书,适度锻炼,上上网浏览新闻资讯和观看视频基本上也就是主要的日程表了。
在事情少的时候日程管理变得十分容易,简单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首先你得早起)这点不管在什么时候都通用(即使是现在事情很多很烦了),早起的好处有这么一些:
你起床时心情会特别好
因为在外面都还是黎明初晓的时候,新鲜的空气和凉爽的气候会让你有一种自豪感产生,这对你开始一天特别有利;
其次是起床后的琐事都能过尽早完成,
就比如说我每天起床后都要锻炼,如果我起得晚了然后再锻炼一会往往结束后就会过了一般人起床的点,那时环境的嘈杂和吃早餐等事情的拥挤排队都会妨碍你行动 。所以尽量的在早点起床然后在大家起床前做完所有的杂事是一件很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如果你想读书,英语,化妆,那就更要要求自己早起了)。
(接着就是设定好时长)。用定时的方法来降低学习疲倦度,比方说你可以定个40分钟要自己一直看书或做会习题。因为知道自己不会因为要学习而无尽的看下去,自然更容易完成目标。这很像番茄工作法,但时长我并不认为要固定的多少分钟,可以根据自己任务来定。
(至于第三点就是不要模仿理论),所谓的高大上和牛逼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你。我曾经有使用过各种app来提高效率,学过各种GTD理论。但后来我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完成事情的成果并没有什么改进,再后来也是删除了各种app就保持用着那些原生的备忘录,提醒,日历的组合,但这样我感到效率更高。
因此我想在这里提醒大家可能没有什么理论是最好的,如果你已经用了一套方法一年而没感觉到低效,很好,保持它!
后来我也看到过各种书和听各种人讲起过,感觉到一些方法还是挺好的,就比如在一期罗辑思维里讲的结构性拖延法,讲的是什么呢,就是当你有一张日程表或者to-do list的时候,如果排在第一位的你忽然不想去做了,因为某些原因,反正你就是厌恶这么做。那你可以尝试着把它放在一边,先开始动手做排在后面的其他things,这样更低的厌恶度可能会相较之更能完成,那这样的话就可以较低成本的完成你的日程损失。
还有一种理论就是我曾经提到过的多线程法,也就是据说大脑会潜移默化的执行一些任务,只需要你把它挂起。什么意思呢?你可以在正式做一件事很久之前先把这件事在脑子里放着,过一遍,然后做其他的事。等你真的要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其实大脑已经在默默的帮你把很多问题解决掉了,想清楚了很多。这样子自然会更有利于你的任务完成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