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原味回放
(某小区X座,最近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事情的经过可以从几位业主(因故隐去微信号及房号,错别字也照搬。)在X座微信群中的交流得知……其中,“冚家铲”、“核突”等词语为粤语方言,不明白的可百度一下。)
A:“刚才电锑里不知那户冚家铲,将垃圾袋穿隆漏水散发异味。无公德心,祝这个拿垃圾袋穿隆漏水者不德好死。
“自己大厦出入电锑都搞成这样卫生真难顶,这种人很定生仔无乜乜!”
B:“好核突。”
C:“我家向X座邻居道歉:对不起了!不好意思,我母亲到垃圾不小心漏水,现已处理了。请A恶毒话收回。”
D:发某小区业主公约微信公众号。
E:“@C值得表扬…和睦相处(点赞大拇指)。”
F:“@C(点赞大拇指)慷慨包容、勇于担当、且不失绅士风范!”
G:“好邻居C(点赞大拇指)”
H:“@C(点赞大拇指)邻里之间睦邻友好。”
B:“@C好邻居(点赞大拇指)。”
I:“@C能承认小过失并且道歉(点赞大拇指)。”
(事情到此,再无下文。细心的读者是否觉得少点什么呢?)
作者认为,众邻居只顾纷纷为C点赞,却忽略了事件本身的重点所在。住在小区的每一个业主,在心里都渴望自己的家园是和谐美好的,但却很少有人能从更深层次审视邻里之间究竟应该如何相处。其实,自重和包容与共,才是邻里之间和睦如亲的基石。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何处入手呢?当下最紧迫的是要从自我做起,警惕来自相互之间的语言暴力。
多自律自省,树立小区是我家的观念
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大家平时为了生计都忙忙碌碌的,但出出入入都别忘了自己是这个小区的一员,一举一动都要看看是否有损于别人的利益,是否有害于家园的观瞻,要在心里真正在乎这个家和同住的亲邻们,你不必太刻意,只要稍加小心即可,比如,往外送垃圾的时候,留意一下垃圾袋有没有破损以致垃圾散落或水渍流出,是否确保垃圾丢进公用垃圾桶里;养宠物的要防止动物伤人;家里有维修的尽量不要选择在别人休息的时间等等。如果不小心做错了什么,也不要紧,及时发现及时补救就可以了。一句话,只要心里把小区当成自己的家,就一定会有心让家美好起来。
多息事容人,慎用道德评判
诚然,尽管我们很努力去经营,仍有许多事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怎么办呢?辩证地看待,宽容地处理。一个商住小区,少则几百户,多则几千户,诸色人等,千差万别,所以损人利已的甚至损人不利己的人和事也是有的。对此,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除极少数过激者可能属于故意行为外,绝大多数可能是无意识间犯下的错,它们也许是风俗礼仪差异造成的,也许是行为习惯不合拍造成的,也许是生活方式另类造成的,也许是小孩子还不太懂事,也许是大人急着赶时间,也许是家人身体出了问题……所有这一切都是可以谅解的,我们不必过分刻求,更不应该动不动就上纲上线,一下子就上升到人品的高度,冠之以“无良”、“无德”,甚至群起攻之,倘若如此,人家以后还怎么做人呀?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尴尬不?
多平等交流,禁止侮辱谩骂
由于城市“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格局,也造成了不少误会。误会不可怕,可怕的是误会永远成为误会,长此一往,小误会变成大误会,甚至积怨成仇,这可是矛盾的火药桶。消除误会的最佳方式就是平等交流,及时沟通。好在,现在交流的平台很多,最方便的不是有微信群吗?大家遇事可以在群里说说,问问,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但切忌说过头话,更不能把人身攻击当作维护公平正义的工具。前面说过,多数人的过失是无意的,是可以补救的,我们不必太较真。退一万步说,即使是故意破坏,也罪不致死吧,你若出口成脏,恶毒谩骂,侮辱人格,甚至连带诅咒人家其它亲人,那就失当了。反之,如果心平气和,善意提醒,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警惕小区邻里之间的语言暴力是多么重要!
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