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事,都要学会韬晦有度,该进时则进,该退时则退,在遭遇到失败和打击时,要有所隐忍,反求诸己,不可一味地盲目冲刺,意气用事,甚至失掉理智,陷自己于绝境之中。
海里有一种鱼叫马嘉,其肉质鲜美,甚为渔人所喜爱。由于马嘉常潜藏于深海之中,不易捕捉,只有当春夏两季生产幼鱼时,它才会随着潮水浮现水面,此时便是渔人的大好时机。
马嘉虽然行动敏捷,聪明异常,有一点风吹草动,便会立刻逃之夭夭,但它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便是生性倔强,不知进退。
渔人深知它的这一弱点,于是,就将马嘉赶往一面网中。
它游过来碰触到网时,就会愈朝前行;这样它也就愈陷愈深,愈是恼怒,于是鳃也张了开来,鳍也伸展开了,就这样,它被挂在了网的眼孔上,无法挣脱,只好束手就擒。
其实,在马嘉触网时,如果它不逞强也就不会一头栽进网里了。即使进了网,如果它不生气动怒,鳃鳍也不会齐张,那么它也就不会挂在网上,束手无策了。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就像马嘉一样,它并非死在渔人手里,而是死在了自己不知进退的脾气里。
一位哲人曾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刺猬,一种是狐狸。刺猬遇事只有竖起刺这一招,而狐狸却可以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其实,论人生处世,论人生进退,又何尝不是如此?“刺猬”只是一味的进,或一味的退,最终走向了极端。而“狐狸”却会依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难怪哲人会说,做人还是像狐狸那样好一点,是进是退,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夺。
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可贵的,但是它也是有度可言的,做事进退都要看待时机。自然界的动物中,狼对这一点的运用可以说是任何动物都无法比拟的,它们对这个度把握得非常好。
人生艺术,也应当像狼一样懂得进退适时,取舍得当。因为生活本身即是一种悖论:一方面,它让我们依恋生活的馈赠;另一方面,它又注定了我们对这些礼物最终的弃绝。正如先师们所说的那样:人活一辈子,应当紧握双拳而来,平摊两手而去。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适可而止的那种大度,使得他永垂千古。
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总是哀叹“既生瑜,何生亮”。在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就已说明了诸葛亮和他不是同一个层次的。如果当时他先退一步,拿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来激励自己的话,那么,最后他也不会郁愤而死,历史也有可能被改写。
再回头看看诸葛亮,当年逼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时候,如果他想制曹操于死地,可以说,派任何一员大将就可以把曹操解决掉,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以当时刘备的势力不足以镇天下,如果没了曹操,就会有更多的诸侯纷争,那对他们将会更不利。所以,他以退为进,派关羽去拦截曹操。因为他知道曹操有恩于关羽,关羽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性情中人,绝对不会杀害曹操,所以才留得了曹操的性命,也给他自己留了更大的空间。
虽然每个人都不喜欢那些咄咄逼人、无理也要争三分的人,但有些时候该出手时就得果断地出手,有些事情该后退一步,还得后退。给别人留出一步距离的同时,也给自己露出了一片灿烂的晴空。
韬晦有度、适时知进退方知人生,有时候退一步,真的会海阔天空。如果一个人只是进,是走不通的。人生之路何其坎坷,有高耸入云、寒不可御的雪山;也有深不见底、让人望而却步的悬崖。面对这些阻碍,你会如何做呢?“勇敢”地去攀上雪峰吗?历史上多少骄子死在了“高寒”之处;或者选择“无畏”地跳下悬崖?那只能让你粉身碎骨,永远无法到达幸福的彼岸。这时候,只有选择退,等你越过高山与悬崖后,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当然,只有退没有进也是万万不可能的。有句话叫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是一个奋斗的过程,你既然有理想在远方闪耀,有希望在彼岸召唤,当然要向它们前行,一味地退,也只能站在原点上,像一个懦夫一样在别人成功的欢笑声中碌碌无为。在现实生活中,进退体现在微小的事物上。在工作学习中,当然要进,但也不能一味地进,谁也不是永动的机器,学习之后要适当地休息,这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日常生活中,与父母、朋友或别人有了争执,有了误解,怎么办?斤斤计较?还是得理不饶人?这时候,应该选择退。但只退让就算了吗?当然不是,在退的同时要懂得靠进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向对方说明情况,消除彼此间的误会,自己有不对的地方一定要主动道歉,对别人的错误也要适度谅解。这也就是所谓的人生进退有度。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最可谓深明其理,他不但具有儒家思想,而且还具有道家思想。在“高寒”中他遇政敌之陷害,被贬到海南岛,但他却依然能自得其乐。进退皆能,可谓大丈夫能屈能伸。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可以说都是人们学习的榜样。所以,人生进退应具体而论,进中有退,退中当有进。进与退乃是紧密结合的一个实体,是缺一不可的组合,就像太阳和月亮、白天与黑夜一样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