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接连刊发了两篇物流的文章,从里面窥见了一个过去很模糊的世界,第二篇重点写的是卡车司机的生活,风格与前篇一脉相续,但是它有一个醒目的标题——“物流食物链他们在底端”,“食物链”三个字,一瞬间就击中了自己,从前的一些选择性遗忘掉的想法都扑了回来。
先想到知乎上读到的一篇文字,是一个人叙述自己几年生活变故的事情。变故前,夫妻是上班时间不大长的大学老师,夫与妻的两个家庭都是小康之家。如果一切正常,这样的家庭面前,美好的生活将渐次展开。但是,不恻总突然袭来,岳父与父亲先后患癌,然后全家凑钱给长辈治病,小两口拚命挣钱,亲友都来帮助,一边挣钱,一边照顾病人,一边过日子。岳父与父亲还是走了,日子还要继续,生活渐渐又好起来,痛苦与悲伤都得吞下去,小两口和家长在生活里一如既往地努力。发生在一段真实生活里的努力,有时候给人的感觉不只是敬佩,更多的是不胜唏嘘。印象最深的是讲述人关于钱的一句感慨,大意是:只有在医院里能拿出钱,才算是有钱。
对于普通老百姓工薪阶层而言,万一到了医院,能拿出多少钱呢?
其实我也在食物链的底端呐!
但是很多很多时候,我都不愿意面对这么真实无情的现实。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吧。
食物链太沉重压抑,于是我经常想别的,想那些让人愉快的事情。
人只有一辈子,不要赶路太急,要休闲放松;要节制欲望;不要总想着钱,钱是挣不完的;不要把自己绷得太紧,听音乐看电影,吃点美食,徒步旅游,跟别人差不多就行,搞那么累有必要么?
一边喝这样的鸡汤,一边过差不多的日子,一边跟人交流,互相肯定这样的日子。
如此度日的前提是,保证生活一帆风顺,没有什么略大的变轨发生,倘若遇到,日子马上崩溃。在食物链的底端,注定如此,必然如此。
想仔细看看那么大的世界,想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都有一个大前题:生存有保障。普通人在生存不得保障时,云淡风轻地谈寡欲淡泊,只能说你还不懂事。鲁迅先生谈子君和涓生的爱情,谈娜拉的出走,都涉及了生存这个前提。所以处在食物链的底端时,努力向上争取,才是不二法则。
象我这样的一些人,有时候也还能记起自己处在食物链底端的常识,知道应该人生应该努力,争取在食物链上谋一个稍高一点的位置。只是惰性太强,不愿意吃努力的辛苦;又很软弱,不肯先走一步,不肯独自前行,宁可随众浮沉。然后,在小苦恼与小纠结里,日复一日,得过且过地度日。
然后,阅读并转发更多的鸡汤文。读过了,发过了,似乎就约等于努力过了。
平静几日后,又陷入又一轮苦恼中。
然后,再寻找抚慰劣根性的文字,这一回把物质与精神对立起来,把物质踩上几脚,精神自然高了几分,似乎真的追求到了精神的自由、人格的独立一般。但也未必真能够超然,倘若身处的同一层级食物链稍有微尘浮泛,一颗明月心往往照旧飞坠红尘。
在食物链的底端,明月心可以有,只是不能奢侈到仅有。恰恰相反,想长留明月心,努力进取,在食物链中一路向上,月光才更澄澈长久。
陶渊明的性情品格,千秋令人景仰,但他所领悟的境界,他受教育程度特别有限的孩子们,能领悟到么?
普通人没有隐士的境界,却有普通人的责任要承担,在食物链的底端,往往完成责任都可能辛苦艰难。
食物链的说法残酷不讨喜,却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归总一句话,在食物链的底端,怎么敢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