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更迭,曾经大街小巷鞭炮声不绝、舞龙斗狮、张灯结彩的欢度春节的日子没有了往日的红火。微信祝福、电子红包、酒店年夜饭……各种新花样层出不穷,这却遭来不少人的抱怨,“年味越来越淡了!”。可是,年味真的变淡了,过年时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也许,鞭炮、逛庙会和看舞狮在某种程度上是“年”的象征,但它们并不能体现“年”的精神内核,它们只是过年的形式而已。而我们在过年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情,是我们传承千年、亘古不变的中国情,微而观之,那便是亲情、友情和爱情。微信祝福也好,电子红包也罢,毫无疑问改变了年味儿,但其中传递的温情是不变的,纵使形式的变化,河水流淌,温情也如河床般,长久地卧在那,将那份情谊保存着。
在欢庆春节之际,打开手机,发现收到好友发来的微信红包,竟然是俏皮的8.88元;欢腾的烟花声中零点的钟声响起,口袋中的手机震了震,打开,顿时被铺天盖地的短信和聊天祝福淹没;观看春晚,疯狂地摇着手机,享受着喜庆气氛的同时,也增添了参与的乐趣。有时,感叹新形式带来年味变淡的同时,也会不自觉中有些许感动,微微一笑,原来“温情”还是没变得呀。
中国人重视情,拥有情你便比腰缠万贯的富人还要幸福百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朴素的缝纫是爱子之情的表达;“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留的一杯酒是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隔窗远眺,捣衣思索是思君之情的传达。这些传统的意境在历史长河中打动了多少人的心,让他们为之动容,即使现在读来,也必有心弦撩动之感,而真正推动诗歌世代传颂、经久不衰的力量是什么?我想,那便是一个“情”字,引人共鸣,超越时代。
就像某位博主所说,“我们的双眼只能转动180度,而生活却是360度,所以我们看到的生活必是不完整的。”新的过年花样我们也不必消极看待,其背后蕴含的浓浓的温情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新花样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加上温情的滋润,我们还担心什么,未来说不准还有全新的、更高潮的年味儿呢!
过年了,温情如灯火照亮万家,情永驻心间。
高三作文练笔
于深圳中学西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