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之所以会生出各种各样的妄念,通常都出自一个原因:纠缠于过去、未来、同时间的人际关系中。现在有很多在公司里打工的人觉得心里不爽,工资少,也没有前途。他们的很多想法其实都是妄念。
如果说你非要进大组织、考公务员、跟过去的组织较劲,就要吸取左宗棠的教训——因为你活在过去。如果你天天想着我要创业,我有一个什么想法要去拿风险投资,那你也许就是犯了张之洞的毛病。
晚清还有一副对联:“李鸿章张目而卧,张之洞闭目而奔。”什么意思?就是李鸿章躺在那儿眼睛都是睁着的,是个明白人;张之洞跑的时候都是闭着眼睛的,完全没有目标。所以,咱也不能贸然创业。
但有的人会说,那我就地搞搞办公室政治,靠巧妙往上奔行不行?李鸿章的故事会告诉你,也许这三条路都错了。
那不就没有路了吗?不就是绝路吗?错。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会议,参会者全部是传统媒体转做新媒体的一些人,就是新建的那些部门的小编们、新总编们的一个会议。大家就跟我聊,说传统媒体转新媒体不怎么好弄啊,想跟《罗辑思维》学习吧,又觉得你们也没有什么可复制性。
我说对呀,他们就问:“那我们怎么办呢?”我说很简单,给大家讲一个心法,叫临行喝妈一口奶。什么意思?就是你们不要去想未来会怎么样,就利用好你们现在的资源,做一件在现在这个岗位上最漂亮的事。你的所有注意力不能是张主任满意不满意,王总高兴不高兴,今天的KPI考核怎么样,这都是组织内的人际关系指标,不要去想这些。也不要去想自己原来的本事在未来能不能用,因为情况变了,新媒体、旧媒体时代完全不一样了。更不要去想,是不是不要在这儿干了,搞个什么项目创业去。
最好的方案就是学习李鸿章,看住当下,就从这一点出发,做现在该做的事情。
原来给人打工的时候,我就老跟别人讲,我自己做事有一个心法:所有的事都是做给现在老板用的,但同时也是做给下一个老板看的。
就是说,我们现在做任何事,既是为现在的公司、单位作贡献,与此同时也是在打造我们的个人品牌,让下一个老板自然看到。这样也许是老板,也许是风险投资人,他们会找上门来,来利用我们这个本事。
摘自逻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