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易金,易在《说文解字》中记载“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祕書》說:日月爲易,象陰陽也。一曰从勿。凡易之屬皆从易。”是守宫的象形字,祖先来源于姜尚分封在易地的子孙。而金是五行之一,能暗含的意义就太多了,但是我的名字没什么特别的含义,就是爷爷根据出生八字翻了两本老黄历说我五行缺金,老人家大手一挥,名字就这么定了。
苏格拉底有两个出名的习语:“know thyself” Know Thyself也就是现代英文的Know Yourself(认识你自己) and “the unexamined life isn't worth living.”(浑浑噩噩的生活不值得过)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立意了,认识我自己,也让你认识我。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hierarchy of needs),他把人类生存需求归为5个层次,金字塔样由低到高排列,并且指出正是这些不同的需求主导着人类的行为:生理需求(身体对温暖、食物和性的需求)、安全需求(保护、秩序、稳定的需求)、社会需求(爱情、有益和归属感)、尊重的需求(被认可与获得肯定)、自我实现需求(发挥潜能、实现理想)。我将从这五个需求为基准点进行自我分析。
在生理需求层面上,我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已经有了较稳定发展的千禧前两年的一个小康之家,受益于父母的创业打拼,目前基础的生理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安全需求上,目前社会秩序和安保工作也并不太值得让人担心。现代社会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消灭了饥饿之后,大多数人在这两个基础的动物性的生理需求上基本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对现代人的分析主要还是应该集中于精神层面上。
在社会需求层面上,我具有典型的九零后特征,内心特立独行而归属感薄弱,强调自我优于强调集体,注重自我利益先于集体利益。在我的认知里,集体的存在价值在于更好的服务于个体,如果集体的存在损害了每一个个体的利益,那么个体应该及时止损脱离集体。我承认当一个集体在精神层面上达成了高度统一,这个集体的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如果因此削弱了个体的思考,我认为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我并没有宗教上的信仰,我无法接受将我思考的来处和去处依托于另一个非我的存在。当然,将精神寄托于宗教是一种非常宏大的体验,只是我目前并不能感受到这种宏大。
自我的实现与受尊重通常具有强相关性,所以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我认为可以合到一起进行讨论。承接前文,由于我集体归属感薄弱,对于实现集体的伟大建设并没有什么兴趣,我的愿望相当务实,只想用自己的一技之长,通过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取生产生活的物料来提高生活品质。在自我认知里,我应该是一个有马基雅维利主义色彩的享乐主义者,但是为了长远目标的实现,我应该改进短视的缺点,学会克制而长远的生活。
感谢各位能将这篇文章看到最后,祝大家好好生活,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