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似好久没有带太阳伞了,原来真的是此雨绵绵无绝期啊。只记得印象中,高中的地理课堂上,会特别提到五六月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季节,不禁又和宋词里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相呼应。只是那时候,真的就像是应试机器一样,丝毫没有感受生活感受自然的能力,却不曾察觉课本上的知识竟会来自于生活,来自我们失察的周遭世界。
哗啦啦的雨点砸下,重重的,好似砸在心头,闷闷的。打开窗户,迎面而来的凉意,好似是这个梅雨时节唯一的慰藉,毕竟由这洪涝灾害带来的流离失所,让人感到不适。其实,细雨是困不住我的,身体也好,灵魂也罢。可连日的风雨,不仅让衣物潮湿发霉,人也是。带着湿漉漉的潮感,走走散散。走出去,才发现,其实外面还是有行人的,还不少。“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倾倒,亦要快乐”。可伞上的吧嗒声越来越大,愈发密集,随之而来的是脚上的不适感,那种黏糊糊的湿答答之感,好似在控诉为什么选择出门,可“既来之则安之”,还是接受所面临的风雨。但也有时间缘故,也就招手打的。对面的师傅需要前行至红绿灯处再转弯过来。而这空隙,也来了空的,本着契约精神,没有拦下先来的车辆,仍等着起初那辆,心想也没必要急在这一两分钟。直至上车后,师傅跟我说了句“你还是挺讲信用的”,我才反应过来。也在那刻,“人与人之间确实会有云泥之别”,再次浮现在脑海。 对啊,也确如最近看到的“价值观,无处不在。”你有你的尺,我有我的秤,尺和秤真的不同。忠于尺秤,忠于内心,也忠于自己来时的路。
人与人真不同,也不相通。可这并不妨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通。就像你说,两年前,你我都不曾想到会有两人喝茶聊天的场景。也确实如你写下的“亦师亦友”。但你不知道的是,我亦会有你是我老师的感受。你们的青春活力我体验过,感受过,可此刻,更羡慕你们年华里的多种可能性,还有你生生不息地向上的勇气和毅力。虽只言片语,可聊却胜无,谢谢你带给我的救赎和力量,愿胜意,一路生花。
再次翻读《被讨厌的勇气》,不禁感叹。几年过去了,还是会觉得对话绕口晦涩难懂。要不是最初被划线的句子映入眼帘,不禁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读过。要是当初能消化掉这些句子,应该不会有那么多弯路和内耗了吧。可哪里有那么多要是呢?耳边的声音一直萦绕,多是有力量的能催人思考的,好似是清泉,潺潺的声音,清脆…正如所说的,就算我们听到了一百种成功的方法或是一百种失败的经验,我们都无法复制。即使走在同一条路上,不同的人,都是不同的收获。
好似每年的六月都有很多话要说,还记得去年的碎碎念。可余下的也不知从何说起~或多年前的高考,或毕业的意义就是九月不再按时归来…
其实都过去了,更重要的是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