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出一部年代戏

过年总是要回长辈家看一看。老房子里,爷爷留下的钟还是和十年前一样在整点准时敲响,老家具也还是一丝不苟地摆在原处,时间像是凝固在这里。只是,房子里有人离开,有人变老,也有人逐渐成长。

酒足饭饱,沏壶茶围坐在一起聊天,长辈们总是爱回忆以前的事,聊着聊着眼前就出现了一部年代戏...

爷爷奶奶的老家在一个叫北塘的小镇,他们的父亲都是镇子里有名的医生,按现在的说法,爷爷的父亲是内科医生,奶奶的父亲是外科医生,标准的门当户对。小时候就听爷爷讲过他陪父亲半夜出诊的事。在那个还没有120的年代,医生出诊就是救命稻草,总有人套好马车,半夜里匆忙登门来接太爷爷出诊。如果病人只是急病发作,太爷爷一开好方子,家属便松了一口气,千恩万谢,好生招待一番再将医生马车送回。可更多的时候,半夜犯病便意味着病入膏肓,太爷爷一下“准备后事”这样的终极审判,病人家属便嚎啕大哭悲痛不已,哪里还有心情管医生。每当这时,太爷爷便带爷爷默默离开,爷爷打灯开路,父子俩摸黑步行回家,到家时天已经蒙蒙亮了。据说太爷爷人品过人,医术精湛,解放后还一直是北塘医院有名的中医专家。奶奶说,有一回爷爷生病,在市里怎么找大夫也看不好,后来干脆就把老家的太爷爷接来,几副方子就好了很多。

下面来说说太姥爷,太姥爷人称“殷三爷”,是有名的中医外科医生。北塘靠海,北塘人便以捕鱼为生。常年在海上,免不了遇到风浪,自然容易受伤。太姥爷深知劳动人民辛苦,即使病人没有钱,作为医生的太姥爷也愿意佘药给病人甚至是免费看病。这样的品德自是在镇子里十分有名。太姥爷膝下四女,奶奶是最小的女儿,亲戚们都说奶奶从小天资过人,知书达理,深得太姥爷喜爱。因此,各种红白喜事社交场合,太姥爷必带奶奶一同出席。难怪奶奶直到上了年纪也从来都是仪态端庄,言语得体,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闺秀气质。

想必当年的太爷爷和太姥爷肯定是互相欣赏,无话不谈的好友,如此才能促成爷爷奶奶这段美好姻缘。

听完故事,意犹未尽的我问姑姑,太爷爷和太姥爷都是那么有名又有学问的医生,子女没有人继承吗?要是爷爷去当了医生,现在一定是内外科贯通的全科专家,得多有名啊!姑姑叹了口气说,哎,那时候中医可不是什么好职业啊。爸爸说:国民党可是不待见中医。我又问:那太爷爷和太姥爷就没联合起来开个医馆什么的?有了他们的医术和人品一定是很火啊,妈妈说:小朋友,事情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

是啊,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看似可能就能达成。

其实我们这一代真是名副其实的“低头族”,在长辈聊他们的事情时,总是忍不住刷刷手里的手机,来治自己插不上话的“尴尬症”。这个时候不妨放下手机,主动和他们聊聊以前的事,听听上一代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再感慨一番“人生如戏”,因为每个人的家史都是一部年代戏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