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加拿大(二)

        闺女的住处离学校步行仅两公里,为了她的安全,我们还是坚持让房东每天开车接送,开车最多只有五分钟的路程。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带闺女熟悉周边的环境,其实非常好找,出了家门,转一个弯就能看到学校的门口,即出门右转再左转就到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吃过早餐,我们散步去闺女的学校,今天天气有点阴,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空气的清新和内心中的舒畅,我们一边聊天一边欣赏着路两边的房子,这边的房子确实很漂亮,两三层高前后带院,草坪、树木,各种绿植衬托着的小屋一套比一套漂亮,几乎没有重样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围墙或栅栏配合着小院内停放的房车或小船、小游艇,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自然、安逸、憧憬,说实话,这一切都是我所喜欢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途中穿过一个小公园,说是公园,其实就是一片绿荫,说白了就是路两边的树多、高大,我称它为最原始的树林,说他原始是因为这儿的树、草乱涨,虽然没有人修理,但是一切看起来却那么的自然,树倒了也是没人管的,林中的落叶一层一层的也是没有人打扫的,其次乌鸦、松鼠多,走到哪儿都能碰到它们,这里的乌鸦跟国内的乌鸦可不一样,它可不怕人,它还可以辨认和记住有威胁的人脸,并把这个消息准确地传达给它们的同伴,有时候会一起攻击你,那场面很恐怖很尴尬的,乌鸦相较于其它的鸟类拥有超强的大脑,聪明的很,所以乌鸦喝水的故事绝对是真实的,再说说这里的松鼠尤其可爱,它们会跑到你脚下,并且眼巴巴看着你,看能否讨些吃的,它们的动作太灵巧了,你要是想抓它,它跑的也快着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公园里的路是不通车的,因为有参天的大树等绿植,空气是出奇的纯净,在这里锻炼绝对能够做到吐故纳新,在这里的锻炼也绝对是心甘情愿的,用闺女的话表达就里很爽,很舒服。走累了,可以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小憩,突然发现这个长椅两头放着鲜花,我很奇怪,仔细看这长椅靠背中间有一块铭牌,我突然想起了美国公园里人们捐赠的长椅,当地人捐赠这长椅,通常是为了纪念某人或事,比如纪念某个去世的亲人或者纪念某个人的某个事件、结婚若干年什么的等等。这张长椅根据鲜花和铭牌上的文字记载,应该是纪念某个失去的爱人,翻译成中文大概意思如下:“在爱情的记忆中,米歇尔正仰望着月亮,我也正看着它”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其实,国内的公园或旅游景点也可以借鉴一下这个长椅的捐赠,一是方便游人走累了亟需休息;二是公园可以减少一些设备的投资;三是让捐赠的人有一个精神上的寄托,这可是一件利人利己、十全十美的事情。在某些商人的眼里也可能就是一种商机,有精神寄托的人不怕花钱,只要按公园里的要求定制、放置这些长椅,相信公园也不会拒绝,这长椅有铁制的、木制的、石质的,质量绝对会超好,这源于这些寄托者的真诚和公园的标准。呵呵,话只能说到这儿了,好像只差个中间商了。

        这里像这样的公园,一个接着一个的到处都是,怪不得空气这么好,我用了七个字来概括这里“树大、人少、乌鸦多”。还有这里的草坪绝对是可以踩的,而且怎么踩都行,不用担心有人会来指责你,因为这里的小草从不睡觉,所以也可以随时打扰,不怕踩。走出公园左转,没走多远就能看见浅黄的一片建筑了,说实话还真不算远,边走边聊天,30分钟左右就到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走近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半身雕塑,黑黑的皮肤,黑黑的脸,还有黑黑的胡须,头戴金黄色的牛角帽子,红上衣,说实话我们也认不得他是谁,应该有个说法但目前还不知道。雕像前两排英文:“BURNABY NORTH  SECONDARY SHOOL”。翻译成中文就是“北本拿比中学”,这里的学校管理模式和国内截然不同。学校没有围墙,没有保安,更没有执勤的学生家长,这一点我想了好几天,也真没想明白,难道他们不怕学生被拐?不怕学生外出逃课?不怕校外人员入校滋事?后来遇到几件事,再听闺女这么一讲我就明白了,这里先卖一个关子,回头再仔细说。学校也没有高大上的教学楼,都是一片片二、三层的小白楼,远远的望去,像中国的厂房。学校的操场很大,旁边足球场、网球场、高尔夫球场等好几个运动场,总体面积感觉比国内的学校大的很多。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在跑道里一圈圈的散步,操场上的学生上着他们的体育课,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和谐自然,并没有人来阻止我们,朋友告诉我们谁都可以过来散步,只要别影响孩子们上课就行,开放的校园就是这个样子。在国内可不行,首先是外面的人是进不了学校操场,其次学生们上体育课,也是不允许你在旁边散步的。路过一排房子时看见五六个身穿白色工装的学生,工装上有许多油渍脏兮兮的,这是干什么?怎么像汽车的修理工?对的,他们是在上实践课,什么汽车修理、什么厨师家政、视觉艺术、乐器舞蹈、表演等等,总之七七八八的课程都有。这些事情在国内高中家长的眼里,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高中三年是国内孩子们最苦最拼的三年,也是最残酷的三年,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点也不为过,而且是一锤定高音,我就是那时被淘汰的,至今都耿耿于怀。考上好的大学前途无量,考上一般的大学大部分都是混日子了。我给自己的总结是:其实我并不比那些学霸们笨,只是拼不过他们而已,没有什么,呵呵。

图片发自简书App


        加拿大的教育体系是属于英联邦教育体系,都是承袭英国的教育系统,中国人移民加拿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加拿大有完善和高品质的教育体系,这里的高中是学分制,学生需修满选修分和必修分,标准评判70%是根据平时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来评定,剩余的30%才是根据考试成绩,由此可见,加拿大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的日常表现,并不是只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好坏,并且在上课方面选择比较多,比较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应试教育是什么?是一座座封闭的工厂、是产业化教育、是填鸭式教育、是背诵与解题的教育、是着眼于少数学生忽略大多数学生发展的教育,是扼杀学生个性的教育。在国内你想成为好学生,首先得听话,不允许你有自己的个性,从七岁起一年级到高三都不轻松不容易,从小就得有很高的自驱力、自律性和抗挫力、独立自强、坚持不懈、有紧迫感……至今导致有许多的成年人,一提起高考就跟着莫名其妙的紧张,多少年过去了还是如此。【备注:“填鸭教育”是指用含糖量高的饲料塞进鸭子嘴里使其快速增肥,其实这种教育是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发明的,他发明这种教育后就被苏联人唾弃,可悲的是让我们捡了人家失败的发明,而且到现在还一直在使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前几天听了一个故事,说是1979年6月中国曾派代表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要点如下:一、学生无论成绩优劣,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法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掉个头好像易如反掌;三、重音体美,轻数理化;四、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结论: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再用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美国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同一年,作为回访,美国也派考察团来中国,他们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也写了一份报告:一、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前面,除非老师发问举起右手,否则轻易不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胳膊放在身后,室外活动除外;二、学生喜欢早起,7点前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边吃早点;三、学生的“家庭作业”,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四、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任何国家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结果25年过去了,上帝开了一个玩笑,结论都错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培育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亿万富翁,中国还没有一所学校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我们的教育专家高估了管制和纪律的作用,低估了自由和权利的价值;高估了整齐共性的作用,低估了个性张扬的价值;高估了知识训练的作用,低估了创造精神培育的意义。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看到美国学生的课堂状态,这里让我想起一件事儿来,上学的时候我在课堂翘个二郎腿,打个哈气,伸个懒腰都是不被允许,某些老师还经常在课堂上讲这件事儿,笑话我,批评我,可能那时他们认为我是从农村转来的,笑话我不懂礼貌,但我当时确实挺诧异的,现在我明白了,我当年的自由、个性却被他们误认为成“怪人”,说句不好听的话,我的这点创造力差点被这些俗人给消灭了,好在我没有全听他们的话,呵呵。

      国内的应试教育体系我个人感觉就是落后的,但我也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有关部门不改一下,数学大师陈省身生前为中科大少年班提词说到:“不要考一百分,原生态的孩子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一百分就需要浪费很多的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施10遍化肥,最后孩子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我想我们教育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不会不懂这些道理,我真诚的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教育体系也会有所改变,不要让祖国的花朵这么苦、这么累了、这么的“守规矩”,还有补课费这么贵,有的学生家长真的交不起。我们要拒绝教育产业化,教育不是一门生意,一定要让教育回归公益公平本质,让知识成为一种力量,让读书真正的可以改变命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分分,学生的命根儿,在我上中小学的时候,你品质再好、再聪明、再有个性或者是思想,只要你学习成绩不好,都无用处,你就会被老师归类为笨蛋、坏学生,导致每个孩子都会产生偏见,学习好的同学不敢跟你玩,他们也看不起你,最可恶的是某些老师也会时常拿你出气,一步跟不上他们的节奏(或因为青春期),你会越落越远,最后导致自己格格不入,一无是处。这难道不是当今教育的悲哀?我常常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耻笑那些学习不好的同学,其实他们很聪明,只是关注的方向不一样而已,只要他们品质好,你们就可以交朋友。今天的感想有点多,让大家伙见笑了,其实很多年前我也是一个愤青、一个不认输的人,一个趾高气扬、踌躇满志的人,现在一些事情见的多了,也懂得了一点低调,其实人生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悟道的过程,我认为只要把理儿摆正,只要把心修善,最终每一个人都可修成正果……【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